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仲谋天下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灭魏之战 二

三国之仲谋天下 拾一 2094 2024-05-30 14:28

  傍晚,夕阳西下,天边的景色绚丽而唯美,夏日浮现出来的晚霞光芒,仿佛就是火烧一片云。

   汜水关。

   吴军主力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关城之下,不足三里之外,连营十里,一顶一顶的营帐看不到尽头,大营之中训练的将士一阵阵的喊杀声仿如泰山压顶。

   让这个汜水关的将士仿佛都有些喘不过气了。

   关城之上,郭嘉一袭青色儒袍,双手背负,神色漠然,仿佛丝毫不在意:“要来的终究来了,但是孙仲谋,你们想要破城,就得留下足够的买路钱!”

   他已决意,要汜水关共存亡。

   他麾下虽然只有三万将士,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壮新兵,但是他有信心凭借着的汜水关城,挡一个半个月,甚至重挫吴军,以死而换伤。

   关城之外,吴军营帐,一座高耸的辕门之上,孙权和数员吴军大将正在遥看这远处那一座伟岸的汜水关城。

   “汜水关,又见汜水关,这是朕第二次对汜水关动兵!”

   孙权身披战甲,披风猎猎,目光看着那隐隐约约可见的汜水关,他不由自主的说道。

   再一次兵临城下,孙权的心中有一丝丝莫名感触:“初平元年,朕记得朕应该是第一次随着父亲和兄长上战场,那时候只有十岁,父亲领联盟军的命令,率兵打这汜水关,那时候天下尚未大乱,还是前朝的天下,可如今,天下即将结束了十几年的战乱,我们仿佛走过了一个轮回!”

   他的人生,应该就是从当年十八诸侯讨伐董卓开始。

   而天下的大乱,也是当年十八诸侯讨伐动作开始,十几年的诸侯争霸,他莫名了感觉有些累了。

   这十几年时间过去了,一个个诸侯被剿灭,他都亲身经历其中,眼看如今最后一路诸侯曹操也即将被拿下,孙权心中的确有些莫名的感觉。

   “陛下第一次上战场的情景,末将历历在目!”

   孙策站在孙权身后,独臂屹立,英姿不凡,他的脑海之中突然想起了当年那个垂髻小童在汜水关城之下的狼狈表现,在看看如今君临天下的一代大帝。

   这一刻,他感概万千。

   当时恐怕谁也想不到,孙权会成为天下之主。

   “当年一个上了战场,看到战场的残酷都会感觉不适应的吐个不停的孩子,如今也成为了天下霸主了,时间可过的真快!”

   孙策的有感而发有些大逆不道了。

   “呵呵!”

   孙权闻言,响起了当年的一幕,他也不禁了笑了笑,丝毫不在意孙策的打趣,道:“兄长估计时刻记着朕十几年前的胆小不堪吧!”

   “我是记忆尤深,忘不了!”

   孙策没有反驳,坦然的道:“看到这汜水关,往日一幕幕,仿佛就浮现出来了,就好像我们还是在和父亲并肩作战……”

   他的声音不就有的有些梗咽的。

   孙坚过世已经是很多年了,但是父亲孙坚的影子依旧没有抹去,孙策也许已经走出来了,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丝丝的愧疚,愧疚因为自己的大意,导致父亲壮年早逝。

   “那时候我记得父亲对你的勇猛善战可满意了,对了,兄长还记得父亲当时是怎么说我来着?”

   孙权突然问道。

   “那时候我们打赢了第一仗,父亲很高兴,但是他看到你抱着一棵树呕吐的时候,就有些不爽,当时就说,仲谋需要好好历练一番!”孙策想了想,道。

   “是啊!”孙权双手背负,眼眸苦涩:“年幼的朕是应该好好历练来的,可是为什么历练出这么一个结果!”

   如果孙坚还在……

   也许……

   算了!

   太多的忧伤会损害士气,孙权深呼吸了一口气,撇弃了这些忧伤,他的面容变得刚毅而凛然起来了,他突然之间伸出手,看着前方关城:“公瑾,如今汜水关里面的情况你们可摸清楚了?”

   “禀报陛下,锦衣卫早已经打探的一清二楚了!”

   周瑜上前一步,双手拱起,细细的禀报:“如今城中兵力并不如我们之前所想的那般雄厚,好像他们的主力已经被调遣返回雒阳了,在这一座关城之中,仅存兵马不足三万,而且据我所知,其中大部分都是新兵,只要我们对关城发出强攻,做多十日,便可破城而入!”

   “强攻伤亡会很大?”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怕付出伤亡,也要拿下汜水关,弘农的庞统部,西面的黄忠部已经先一步兵临雒阳城了,北面祖茂部也从上党进入的河内,不日便可兵临雒阳,如今就等着我们的合围!”

   周瑜道。

   “如今城中的守城之将何人是也?”孙权再问。

   “魏朝太尉,郭嘉!”周瑜道。

   “郭奉孝?”

   孙权闻言,碧绿通透的眸子之中闪烁出来一抹阴冷的厉色。

   东吴必杀榜上的排名第一的,不是马超,也不是张辽,而是郭嘉。

   当初的汝南之战,郭嘉用一场洪水,直接覆灭东吴九大军团之中最强主力的中央军团,所有的吴将对他都是咬牙切齿,这个在历史上号称鬼才的郭嘉,让孙权又爱又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