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仲谋天下

第九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北伐 四

三国之仲谋天下 拾一 2129 2024-05-30 14:28

  战国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夜,子时三刻,在东吴大帝孙权的一声命令之下,吴军拉开了对曹魏的第一次北伐。

   大吴历史把这一次北伐称为闪电战役。

   这一战,从阳平关开启,阳平关这一座雄峻的关隘城墙也成为了热兵器时代的降临的开端。

   轰!!!

   轰!!

   轰!!!!!!

   一声接着一声响起,惊天动地的轰炸声沿着阳平关整个关城不断的在爆发出来,整个城关都成为了火海一片。

   在地面的不断摇晃,一块块坚固的城石开始坍塌。

   “这是什么了?”

   “救命啊!”

   “地龙翻身了吗?”

   “是天罚了吗?”

   一颗一颗轰天雷的强烈轰炸之下,阳平关的一段段城墙坍塌,火光冲天,地动山摇,无数将士随着城墙坍塌而死亡。

   那情景惊吓了无数的魏军将士,他们一个个胆战心惊,四处逃窜而出。

   “怎么会这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曹休从小翁城走出来,摇摇晃晃,半天才站稳的脚步,他的目光看着火焰腾起,硝烟笼罩这关城,咬牙切齿的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他无法想象,一座坚固的城墙会在一瞬间坍塌变成废墟,他赖以依靠的屏障也在这一瞬间消失了。

   他心中一惊,连忙看着城外而去。

   “是吴军的手段?”

   曹休的目光在一片火光的映照之下,已经清晰的看到了城外列阵等待的吴军,那密密麻麻的吴军将士明显已经等待良久。

   这一刻,他心中有些慌乱起来。

   “将军,这应该是轰天雷!”

   这时候,一个原来汉中军的校尉走出来。对着曹休有些惊慌的说道:“我曾经见过轰天雷炸开的情景,就是这样的。”

   “轰天雷?”曹休一愣:“那不是天师盟独有的秘密武器吗?”

   “没错,但是以轰天雷的威力。如果想要炸开这一座关城,就算我们的整个天师盟都没有这么多轰天雷。除了城头之外,东城墙和西城墙都已经坍塌了,这最少上千轰天雷才能做到!”汉中军的校尉说道。

   轰天雷一直是天师盟最秘密的武器,虽然威力无穷,但是太少了,一般情况之下很难见到,他也想不到居然有人用轰天雷来破城。

   曹休看着城关之上哀嚎遍野的魏军将士,目瞪欲裂:“吴军怎么会有这等利器?”

   “将军。城门也要坍塌了,快走,进城集合兵马!”

   一个副将大喝:“城墙已经保不住了!”

   “城墙将士伤亡多少?”

   曹休目光看着城墙上的仅存无几的守军,咬着牙问道。

   “今夜值守的五千将士已经完了!”一个将士悲愤的说道。

   “走!”

   曹休的神色变得冷酷起来,不再看那些哀嚎之中的将士,转身离开城门,返回城中集合兵马,城关已破,此战已败,最好的结果莫过于突围出去。

   “哈哈。这一幕太壮观了,比看电影爽多了!”

   城外,城门之下不远处。孙权骑在马背上,目光看着的这烟火绽放的那一瞬间,心中微微有些激动。

   他也算是经历了无数此的冷兵器战役,但是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轰炸之中的场景,在电影上看过不少拿下热兵器的战争片,但是这视觉上的直观是无法对比的。

   “这太恐怖了!”

   “就算虎牢关也挡不住!”

   “我们大吴有此等利器,天下何人能挡住我们一统天下!”

   吕布孙策一众大将目光看着这恐怖的一幕,感概之余却有些胆战心惊。

   “蜀国败的不冤!”陈到吞咽了一下喉咙,瞳孔收拾。如果说当初天鹏军破开蒹葭关是取巧,那么现在就是很直观的暴力破城。

   “陛下。轰天雷全数引爆,如今城墙皆然被炸开。城门已经破开!”

   这时候甘宁策马返回,向着孙权兴奋的来禀报:“现在可以入城了,阳平关里面大乱,正是破敌的好时机!”

   “吕布,赵云,孙策!”孙权手中白虎战枪竖起,大喝一声。

   “末将在!”

   三大猛将策马而出,拱手待命。

   “吕布为主将,赵云为左先锋,孙策为右先锋,尔等领着骑兵五万,入城而战,在天亮之前,解决战斗,记住,一个不能逃,必须要做到全部拿下!”

   孙权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们是骑兵,骑兵速度无双,只要有心歼敌,这阳平关里面的敌军一个都跑不掉。

   “诺!”

   吕布兴奋起来,胯下赤兔如红色的一道风杀出:“儿郎们,进城杀敌,不投降,杀无赦,天亮之前,解决战斗。”

   “杀!”

   赵云孙策左右杀出,以吕布为忠心箭头,三路大军跨过城墙废墟,直接杀入了阳平关之中。

   而陈到和雷定带着两个骑兵师和精锐的霸王铁骑白马义从,安然不动,守护在孙权左右,等待着这一战的结束。

   风雪之中,火光冲天,马蹄声,呐喊声,战斗声,交汇成一首战争乐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