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仲谋天下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灭魏第一战,雒阳乱 上

三国之仲谋天下 拾一 2118 2024-05-30 14:28

  宫城的一座殿之中,气氛有些压抑的阴沉起来。

   曹魏大帝曹操身躯如虎,安静的盘坐御案之上,而荀彧杨彪等众臣列队而站立,就站在他正前方的位置,他们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御案之上的这一封来自五丈原的战报密函。

   这一份战报密函上面的内容,让他们的心中都是一片冰凉,仿佛是一瞬间就坠落冰窖谷底,透凉投凉的。

   败了!

   五丈原一战魏军战败了!

   而且这一战他们不是一般的普通战败,而是被打成了全军覆没!

   这一战魏军败的很彻底,根本没有一点的悬念,甚至没有任何一点残兵能到处五丈原,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虏,十几万主力在一夕之间消耗殆尽。

   “呵呵,看来朕终究是翻不了天!”

   半响之后,曹操回过神了,目光看了看战报信函,面容变得很平静起来,平静如水,神色之中皆然是淡然,淡然到了漠然,冷漠到让众臣都惊骇的地步。

   他目光幽幽,对着众臣一扫而过,最后看着战报信函,有些苦涩的吐出了一句话:“孙仲谋,你赢了!”

   他和孙权是什么时候开始较量的啊?

   记不起来了!

   好像是从东海一场围剿和反围剿的战斗之间开始的。

   孙权曾经想要围剿他,他也反围剿了孙权。

   有时候他忍不住回想,当年在河畔边,自己就应该一剑了解的孙权,那是不是就没有今日之败了。

   可惜,终究不是当年。

   如今孙权堂堂正正的击败了自己,击败了大魏朝。

   “陛下!”

   丞相荀彧上前一步,目光看着曹操,声音变得有些暗涩,这时候他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五丈原一败,那么大魏朝的最后挤出来的一口元气已经被击垮了。

   当初为了打这一战,为了能给大魏朝拼一条血路出来,大魏朝算是挤进了能用了兵马和粮草,甚至不惜背负恶名,盗取前朝皇陵来集聚军粮,保证后勤,才开战。

   可是……

   败局已定!

   这曹魏的天是要塌了!

   “尔等说,大魏可还有希望乎?”

   曹操抬头,目光一扫而过,声音有些缥缈,这恐怕是他曹操第一次如此的无助,第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自信。

   他仿佛是在问这些大臣。

   但是其实他在问自己:这一战还有打下去的必要吗?

   “陛下,虽然我们已经被东吴包围,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折冲的办法!”

   贾诩站出来,双手拱起,一字一言的说道:“我们可以集中兵力,放弃关中,然后直线南下,南下巴蜀之地,强行战局巴蜀,巴蜀易守难攻,我们只要炸掉的走出巴蜀的栈道,然后坚守蒹葭关,可缓东吴十年之势!”

   “放弃关中?”

   “这不就是不战而逃吗?”

   “况且吴军岂会让我们顺利夺取巴蜀?”

   “马超十几万兵马都无法南下巴蜀,如今吴军集中兵力在南线,我们根本无法南下!”

   众臣闻言,心中震惊,一个个开口说道。。

   关中虽然有险要之地,但是被四面包围,魏军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拉开防御,但是如果能退守巴蜀,只要守住东北两道防线,魏军的兵力就足够了。

   这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

   但是目前的情况,他们就算愿意放弃关中,放弃大魏朝最后的根据地,也未必能率领魏军最后的主力退守巴蜀,得不偿失之下,也许就给了吴军一个兵不刃血拿下关中的机会。

   “文和,我们逃得了吗?”

   曹操有些嘲笑起来,声音很轻,反问。

   大局如此,中原之大,根本就没有曹魏容身之处,就算让他们成功退守巴蜀,败亡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陛下,只要我们缓过这一口气,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贾诩双膝跪下,俯首大喝。

   “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了,这一战,朕不会不战而逃,哪怕是死,朕也要死在雒阳城之上!”

   曹操平静下来,面容变得决绝起来了,他看着曹昂,沉声道:“子修,你立刻去拟一道圣旨,传令张郃,让他放弃武关,把兵力调遣长安,尽可能的守住长安!”

   不管能不能守住,他都要尝试一下,去守住长安。

   “诺!”

   曹昂点头,立刻去传军令。

   “文若,传令奉孝和文远,让他们开始收缩两关的兵马!”

   曹操面无表情,声音变得越发冷冽而决绝:“一旦长安方面失守,那么我们守住虎牢关和汜水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让他们做好准备,把吴军放进来打,以河南河东弘农河内为战场,拉开纵深,决一死战!”

   东西坚守是平衡。

   但是一旦西边失守,吴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守住东面关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陛下!”

   司空杨彪闻言,瞳孔微微收缩,连忙站出一步,道:“这样是不是代价太大了,一旦吴军对我们形成一个环形包围,重重逼迫,我等未必挡得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