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蜀臣

第125章 避短

蜀臣 茶渐浓 2156 2024-05-30 14:29

  天水郡,冀县。

   先前的魏太守官署,今成为了大汉陇右的政令中心。

   得丞相诸葛亮信使催召得郑璞,让霍弋等人领着士卒押俘虏、护送战获及辎重在后,自身带着扈从乞牙厝及傅佥倍道而来。

   方入城门,便被一作仆从打扮之人,步前行礼,轻声而道,“郑将军,我乃荆州宜城向家之人,家中郎君有言,恳请将军见丞相之前,拨冗半刻钟叙话。”

   宜城向家?

   相府长史向朗?

   荆州宜城的向、马两家乃世交。

   是故,向朗无论在荆州还是入蜀后,都盛赞马良及马谡之才,意在为之扬名。

   嗯,郑璞未入城时便知道了,比他更早归来的马谡如今被勒令在一屋内。

   丞相没有见他。

   对他违军令之罪,也未有定论。

   亦是说,丞相乃是想听同样受令坚守萧关道的郑璞,叙完战事具体经过后再做定论。

   如此一来,郑璞的言辞,将会左右到马谡罪责的轻重。

   向朗今放低身份作请求,邀郑璞过去一叙话,用意不外乎是请郑璞见丞相时,为马谡开脱罪责。

   不过,也罢了。

   我本亦有心为幼常兄开脱,便见一见吧。

   心中了然的郑璞,微作沉吟后,便颔首道,“好,步前引路。”

   “多谢将军成全!”

   那仆人得言,大喜过望,先是深深躬身做了一礼,方斜身在侧而引道。

   向朗年齿近六旬,面慈目善,隐隐有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事实上家中藏书甚巨,且为人宽容的他,无论在荆州还是巴蜀,皆被人赞为有长者之风。

   只不过,此番他脸庞之上,有些焦虑之色。

   亦隐隐有缕羞愧在流转。

   抑或者说,于他身份及年齿而言,前来求一后进之辈,终是厚颜了。

   因而,郑璞步至,不等他出声,便率先作子侄礼,轻声说道,“向长史之意,璞知矣,亦无有怪罪幼常兄之心。且,璞尚记得昔日身得入相府,乃幼常兄所荐也。”

   此话方落,向朗顿时眉目舒展,亦连连颔首,欣慰而道,“善,子瑾委实君子也!”

   唉,我那是什么君子啊.......

   心中有些无奈,郑璞谦逊数声便作别,往太守官署步去。

   署屋内,僚佐小吏步履匆匆,神色皆肃然,手捧案牍文书往来进出正堂。

   攻下陇右后,无论安民还是各方驻军,以及催蜀地及汉中粮秣辎重运送等,让事必躬亲的丞相,变得更加忙碌了。

   早就与护卫丞相的甲士熟稔,郑璞没有恭候被召,便被甲士引来堂内。

   只见堂内正中,丞相正襟危坐在案几后,俯首执笔而书。

   偶尔,还会略作停顿,轻声问一立于侧的将率。

   那将率身长八尺有余,年齿未至三旬。

   额宽颐正,剑眉飞入鬓,鼻若悬胆,蓄着短髭,紧紧抿着的双唇,让灼灼之眸更显英气。

   何人近丞相左右,而我竟识不得邪?

   心有诧,郑璞向前一步,躬身行礼,“璞,拜见丞相。”

   “子瑾竟归至矣!”

   欣喜之声,从猛然昂首的丞相口中发出。

   只见他面容的喜色不断洋溢,搁笔伸手虚扶,“子瑾速起身,且入座。”

   “谢丞相。”

   郑璞恭声而应,抬头正想步侧入座。

   然,一直目视着他的丞相,脸庞上的喜色瞬息间凝固。

   起身,步来前执起郑璞之手,细细打量后,便怅然出声,“子瑾颜容,竟伤及邪!”

   “劳丞相挂念。”

   郑璞连忙言道,“璞无有勇力,且临阵不慎,故添一小伤痕,其他皆无碍。”

   但丞相眉目间的怅然,却是没有消逝。

   轻轻叹了口气,方转身归座。

   经那将率时,还轻声引见了句,“伯约,此乃我大汉讨虏将军郑子瑾。虽年少,然胸中韬略,冠绝巴蜀当辈。子瑾,此乃姜伯约,凉州上士也,熟谙羌事。你二人若得闲可多探讨,寻互裨益之。”

   闻言,姜维连忙侧身,拱手作礼,“郑将军,我乃冀县姜维。”

   原来是姜维啊!

   难怪能立丞相之侧........

   郑璞心道一声,亦拱手还礼。

   正想出声寒暄两句,却见丞相便摆了摆手,让姜维先离去。

   随即便作肃容,目视着郑璞而道,“子瑾,且将萧关道战事,细细道来。”

   “诺。”

   郑璞收回了心神,详细言之。

   叙罢,见丞相面微有怒意,便连忙加了一句,“丞相,若幼常兄不兵出萧关,璞亦会遣信使报丞相,请命求出兵耳。”

   “嗯?”

   长眉微跳动了下,丞相有些意外的撇了眼郑璞。

   少时,面色稍缓而叹,“朝廷自有法度。幼常有违调度,罪责难逃,子瑾不必为其开脱。”

   “禀丞相,璞非有此意。”

   郑璞冁然而笑,轻声谓之,“乃是当时上邽城既破,我军兵力充足,何不趁机夺了萧关,为他日攻入关中绸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