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蜀臣

第579章 第章 入彀

蜀臣 茶渐浓 2636 2024-05-30 14:29

  先前还声称“一切可自决之”,如今却又复来问“得时而击之否”,曹叡书信中没有催战的言辞,却将催战之意表露无遗。

   宦海沉浮多年的司马懿,自然能品咂出其中意味。

   亦不再言其他。

   径直给曹叡回复了“可击之矣,旬日内兵将出”数字,便开始招各部将率前来长安城群策群力、部署兵出事宜。

   而此时东三郡内的战事已然如火如荼。

   魏征南将军王昶与荆州刺史胡质受天子令强攻郑璞营寨时,一开始保留着克制,预留兵力提防着赶赴西城的汉军再复杀回来。

   但在攻坚近十余日后,他们便不复有此念,下令全军不计死伤的昼夜而攻。

   盖因汉军蒋舒与庞宏部在赶到子午谷的时候,仅有五千兵力的蒲忠自忖无法抵御,便依着先前司马懿的叮嘱罢兵归去关中了,而汉军则是分出了庞宏部扼守谷口,让蒋舒督领本部赶到了筑水河谷驻扎与夏侯献部对峙。

   此举很出乎魏军的意料。

   明明关兴部有两万五千兵力,对峙夏侯献部绰绰有余,为何汉军还要前来增援,而不是去增援在堵水河谷的郑璞部呢?

   夏侯献弗能解。

   乃作书将此情报传回去,让王昶与胡质小心龟缩在房陵城内的关兴部,或会穿行武当山脉进入秦岭南道:他以为汉军乃是以蒋舒部来戍守房陵郡,让兵力更多的关兴部得以分身,前去支援郑璞。

   这也是最能说得通的解释。

   毕竟,双方在锡县堵水河谷的兵力悬殊,汉军唯有让关兴部赶过去才能抵消劣势。

   但曾经在上庸郡驻军的胡质,则是否定了此推断。

   他敢断言关兴部绝不会前来秦岭南道。

   缘由是被大巴山脉与秦岭山脉夹在中间的东三郡,唯有稍微平坦的上庸与西城两地最利于屯田。而如今已经秋七月了,马上就要进入秋收了,汉军在东三郡的屯田本就皆是由关兴部打理,如今让其空闲下来,不外乎是为了抢收秋粮而已。

   至于秋收之后嘛~~

   他觉得关兴部同样不会前来。

   因为算算时间,秋收之时司马懿就已然发起关中决战了!

   在关中战事吃紧的汉军,也应该让曾经从子午谷出兵的关兴部,再走子午谷进入关中支援才对。

   因而,他的建议不是提防关兴部来袭。

   而是尽快将郑璞部攻打得岌岌可危,且分出夏侯霸部赶往巴山北道与夏侯献部合兵,以绝对的兵力优势令关兴部不敢轻易离开东三郡。

   为了将所有进入东三郡的汉军各部,皆无法支援关中,令司马懿收复关中的战事更顺利一些、更迅速一些!

   对于此断言,王昶深以为然。

   汉军饱受粮秣之困并不是什么秘密。

   如今他们都历经一岁时间的征伐了,自然也会额外看重就地补给粮秣之事。

   但稍微与胡质看法不同之处,乃是他觉得关兴部哪怕想在秋收后来支援郑璞,也没有机会了!

   是的,他有很大的把握,在秋收之前将郑璞的营寨攻破!

   在对峙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内,胡质在后督粮秣辎重等事务,而亲自督荆州兵马在前的他,并非一直无所事事。

   比如三十余座霹雳车都因频繁投石而受损严重,以致无法修复了。

   亦是说,郑璞的营寨同样受损很严重。

   不仅外围的鹿角已然荡然无存,就连矮垣与木栏等都露出了许多无法修复的断裂处。

   如此情况下,他只要昼夜而攻,不给汉军修复营寨的时间,攻破营寨只是时间与死伤多少士卒的问题。

   是故,他如胡质所言,将夏侯霸部遣去了巴山北道。

   且在临行之时,他还预先叮嘱其与夏侯献做好了追击汉军的准备。

   理由是一旦司马懿发起决战,汉军必然会想办法分兵归去;而自身自身这边再攻破郑璞的营寨,汉军将会放弃东三郡遁入汉中。

   夏侯霸神色如常的应下了。

   但对王昶所言即将到来的胜利,心中却是无有半分波澜。

   无他,不信耳!

   王昶与胡质没有对阵过郑璞,并不知道其用兵之道,常常是“看似胜算愈大、实则危机越大”的逆转。

   郑璞岂是能轻易被击败之人!

   莫非,以往被郑璞击败的雍凉各部将率,皆乃尸位素餐之徒不成?

   但他也无法劝说什么。

   正值魏国发起大决战之际,他不能以言乱军心、丧己方锐气。

   况且,他即使好心提醒了王昶也未必能听啊!

   说不定还会遭人白眼呢!

   唉,但愿一切如他所言般顺遂罢。

   带着心中的不安,夏侯霸督兵赶到了筑水河谷与夏侯献会合。

   对于这个备受天子曹叡器重的本家族兄弟,他没有忌讳什么,径直将心中所想皆和盘托出,且让夏侯献做好被汉军追击的准备。

   对,不是追击汉军。

   而是以防王昶那边失策,他们二人要赶回去保南阳郡不失时,汉军有可能的追击。

   参与过雍凉战事的夏侯献闻言,心有戚戚焉。

   他同样不看好王昶部的攻坚。

   在他看来,王昶与胡质也好,他与夏侯霸亦罢,只要能将汉军牵制在东三郡内,为关中决战裨益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场持续了一年有余、三方皆倾力参与的战役,真正的决胜点在关中!

   在司马懿督领的雍凉各部与雒阳中军!

   作为策应的他们,何必还要平添不确定的因素呢?

   只不过,强攻是天子曹叡亲自下令的,亦是魏军的当务之急,他与夏侯霸一样没有谏言的余地。

   事实上,他们的预感很对。

   王昶与胡质部在不计士卒死伤、不分昼夜强攻那一刻开始,就已然入郑璞彀中矣!

   不是他们无能,亦不是郑璞神算。

   而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丞相让蒋舒部赶来筑水河谷戍守,乃是因为关兴部的士卒皆魏降卒,根本无法对阵魏军!

   出发点就错了,后续的决策哪还能正确?

   强攻不过是如他人所愿罢了。

   恰好此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所有魏军兵将心中皆蒙上一层阴翳。

   正值战事步入焦灼时,一直坐镇在宛城鼓舞人心的曹叡,不知为何竟御驾归去了!

  喜欢蜀臣请大家收藏:(www.xs4.cc)蜀臣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