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1030章 北直隶总督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136 2024-05-30 14:29

  因为有冯保的提醒,王锡爵反正是清楚保定府要被开刀了。

   其实即便没有冯保的提醒,见朱翊镠这架势,王锡爵也清楚对保定府的“耕犁”式改革断无回旋的余地。

   申时行、余有丁、王家屏也已经感觉到了——朱翊镠颇有研究嘛,想必早就摩拳擦掌,只等一个契机。

   刚好张静修孩子在保定府丢失,那对不起了,就从保定开刀吧。

   保不齐,应该就是这么回事儿,那让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更何况他们也清楚里甲制日益凸显的弊端,如同土司制一样。

   不光是里甲制、土司制,朱翊镠提出来的哪一项改革,像清田均田、切断皇室宗亲的供给……他们内心深处其实不都清楚很有必要吗?

   只是担心害怕而已,加上又找不到在他们看来是为稳妥的办法。

   朱翊镠说完,也没有急着追问他们几个,有意给他们消化的时间。

   约莫有一盏茶的工夫,朱翊镠才缓缓说道:“朕刚才已经将取消里甲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简单分析了一遍,不知几位卿家现在有何看法?”

   安静。

   四位没有一个敢先表态。

   心里面清楚是一回事,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谁也不敢保证结果会怎样。

   他们清楚,难道张居正不清楚?或是之前的各位首辅、大学士、大臣不清楚吗?肯定都清楚啊,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不敢触碰吗?

   见几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冯保只得又盯着王锡爵。

   王锡爵知道这时候再不表态就对不起冯保的一片心意了。

   “陛下,臣赞同试点,到底行是不行只有检验过后才知道。”

   所以王锡爵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但其实第一个想站出来表态的是王家屏,因为通过他在宛平县的实际经验发现,清田均田不仅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而且朱翊镠的方案确实也进行得下去,并非毫无根据天方夜谭。

   只是碍于自己位居内阁末尾,王家屏不好意思抢第一而已。

   以致于第一个表态支持的阁臣自然落到王锡爵的头上了。

   “王先生在宛平县应该积累了一些经验,觉得如何?”

   朱翊镠有心问王家屏。

   “臣觉得可行。”

   既然问到他的头上了,王家屏当然由着自己内心回答。

   态度比王锡爵要坚定得多。

   尽管王锡爵刚才是第一个表态支持的,但其实态度很温和。

   四位已经有两位表示支持了。

   朱翊镠接着问道:“那申先生与余阁老以为如何?”

   余有丁很清楚,他在内阁的位子其实有点尴尬。因为身子的缘故,本来他比王锡爵先入阁,然而现在都把王锡爵当作是首辅的接班人。

   当然他也已经看淡不在乎这个,只希望能光荣致仕回归故里安享晚年,所以他的态度也很简单,就是随大流,但求无功只求无过。

   余有丁用余光看了申时行一眼。人家首辅按理说要最先表态的嘛。

   而申时行一向是个“和事佬”,既然有两位表示支持,朱翊镠态度明显又是如此强势,那担心也没用了。

   “臣无异议。”

   这样申时行也算表态了。

   “臣附议。”

   余有丁就更不用说了。

   冯保松了一口气。

   朱翊镠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即便不是也没关系,反正他已经决定,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不过是一个过程。

   “好!既然几位卿家都没意见,那这件事就定下来了。”朱翊镠笑了,随即话锋微微一转:

   “不过还是像宛平县试点一样,为了减小压力与不必要的麻烦,不要明确告诉大家取消里甲制。”

   几位阁臣都点头道是。

   “朕想派一位大臣前往保定,哦,两位更好,专门负责改革事宜,不知几位卿家有何合适的人选?”

   靠得住的人才——什么时候都不好找啊。朱翊镠越来越有这个感觉。

   然而,因为这件事都感觉棘手,所以也没人敢举荐谁。万一完不成任务咋办?被举荐的人不得恨死他们?

   要是美差事自然另当别论。

   “那朕举荐一人吧。”

   见几位阁臣都不作声,朱翊镠只得自己点兵点将了。

   “南京兵部尚书张佳胤,不知几位卿家觉得如何?”

   当初杭州兵变就是派张佳胤过去镇压的,很有几分魄力。尽管因为镇压有功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可实际上却无实权,朱翊镠一直惦记着这事儿。

   本来当初物色总督陕甘宁军务的人选时,朱翊镠就想到了张佳胤,冯保与张居正却提议由魏学曾去。

   想着魏学曾也是一位有魄力的人,朱翊镠也就没有反驳。

   这次又想到了张佳胤。

   只是有一个问题不大好解决。

   张佳胤已经是兵部尚书了,虽然南京兵部尚书只是一个闲职,可职务与北京兵部尚书是一样大。

   那么调回来担任何职是个问题。

   即便不升最起码得平级调动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