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1648章 大胆的新思路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128 2024-05-30 14:29

  努尔哈赤威胁到大明江山的统治?

   对于申时行、杨巍、吴兑而言,当然是感到震惊而又不可思议。

   而且还有一点他们也想不明白。

   既然皇上这样预言,那当初为什么又要答应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呢?

   这不是矛盾吗?

   如果不得皇上帮助,先且不说努尔哈赤是否有能力统一女真,即便统一女真,就能危及到大明江山的统治?

   还是觉得不大可能。

   故而听了张居正给出的理由,申时行、杨巍、吴兑三个人脸上都是一副打死都不相信的表情。

   也仅仅只是说朱翊镠的“预言”,才让他们不敢立即表示质疑。

   毕竟都知道朱翊镠的神预测。

   不过这样一解释,倒是让他们三个都更能理解:皇上当初为什么收努尔哈赤为徒,后来又为什么坐镇辽东?

   让他依旧不能理解的是,皇上那看似十分“矛盾”的思维。

   但有一点三位重臣心知肚明,当初皇上承诺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朝中官员就为此有过争议。

   只不过争议的点在于,皇上的承诺与朝廷历来对待外族的政策相违背。

   因为朝廷对外族,尤其是辽东边外的各部落都是“打拉结合,一打一拉”,让他们尽量保持平衡相互制约。

   皇上刚好反其道而行之,承诺帮助努尔哈赤完成统一大业。

   当时争论的点只在于这个,而不是努尔哈赤会危及大明江山的统治。

   如果知道,以常人的逻辑,那更不能帮助他完成统一呀。

   张居正又解释,皇上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管好这个篮子就行了。

   而这个观点当时争论也提及过,只是相信皇上有能力控制好努尔哈赤,也就觉得有其合理之处。

   如果知道努尔哈赤有反明之心,想必朝臣又会是另一番认为。

   明知努尔哈赤有反明之心,还要帮助他完成统一大业。

   不得不说皇上这个举措太大胆。

   只是疑问好像又来了。

   眼下努尔哈赤还没有完成统一女真族大业呢,这会儿将他调往京城,皇上的承诺……那不是食言了吗?

   但在张居正看来,女真族其实已经统一了,只不过没有统一在努尔哈赤的麾下,而是统一在大明。

   全部入籍大明不再依附嘛,那还不是统一?

   听到这儿,申时行、杨巍、吴兑不禁摇头而笑。

   皇上不等于是将努尔哈赤“耍”了吗?

   至少努尔哈赤的想法与他师父的想法不可能一样。

   要是知道师父以这样一种方式帮他完成统一,那他打死都不会干吧?

   这样一想,皇上的举措似乎,好像也不矛盾。

   看好努尔哈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调到京城来做官。手底下没人,官儿做多大都无关紧要。

   官儿太小了倒是说不过去,毕竟人家是建州各部落之主。

   总得给他一点面子。

   这样也可以告诉女真族人,皇上对努尔哈赤这个徒弟真心不错啊。

   申时行、杨巍、吴兑,心里的疑团终于解开了,明白皇上这样一道旨意原来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尽管这道旨意颁发下去,肯定会引起骚动,但他们三个不怕,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该如何应付。

   三人如释重负般从张大学士府退了出来,各自回到自己的衙门。

   都感觉辽东边墙之外的女真各部落的问题似乎马上就要解决了。

   至于是否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肯定还要看皇上接下来的政策。

   ……

   从张大学士府回来,申时行心情忽然感觉变好了许多。

   尽管皇上不在京,他累得吐血,但如果皇上将辽东那边的问题解决了,那这功劳肯定也有他一份。

   皇上能够安心坐镇辽东,那必须得朝局稳定才行,他这个首辅的作用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外界关于儿子的议论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本来也是,在成人的世界里,到了一定年纪会发现,除了家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基本可有可无。

   谁还有心情一直议论别人?

   但仍有让他不怎么开心的事儿。

   儿子答应可以续娶的消息倒是在京城传开了,只是没人来说媒。

   感觉儿子失去一条右臂,还是受到很大影响,关键还是作画的手。

   而儿子左手作画又不见任何起色。被人嫌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幸好儿子身边还有两位女子相陪。

   夫人的心态也逐渐变了,慢慢试着接受郭三与陈珂玥两位姑娘,时不时地会去嘉年华画居看看。

   ……

   杨巍从张大学士府回来,在反复思量皇上这道旨意的深意。

   七十多岁高龄,朝中什么样的事儿他没经历过?但皇帝如此重用少数民族官员,无论皇上出于什么目的,都堪称是史无前例的。

   作为四朝元老,杨巍隐隐感觉皇上这个举措将改变历史格局。

   此时大明羁縻控制的,可不止努尔哈赤这一个部落首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