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朱载堉进京的消息,对文武百官而言,无疑是个重大的信号。
朱载堉是郑恭王世子,如果对皇室宗亲的政策不变,将来可是要继承爵位的人,也就是下一任郑王。
任何藩王都不能在京长期逗留,更别说居住还要担任什么官职。
所以朱翊镠还没来,除申时行几个知情人,文武百官就议论开了。
当然,他们的关注点肯定不是朱载堉有着盖世的才华。
“陛下当真要请郑恭王世子进京居住并担任太常寺少卿吗?”
“郑恭王世子人都已经进京来了还能有假?还是陈公公去请的。”
“这事儿陛下经过内阁同意了吗?问过咱这些大臣吗?”
“陛下决定的事还用问你?废除天下爵位,切断对皇亲国戚的无条件供给与奖赏,这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难道你们还没看出来吗?”
“听说郑恭王又上书主动请求废除藩位,这正合陛下之意了。”
“郑恭王的确是个聪明人啊!但这不是他第一次请求废藩,总共请求了五次呢,这次终于可以得偿所愿。”
“是啊,陛下可以借此向天下皇亲国戚昭示朝廷的政策,想必陛下请郑恭王世子进京也是抱着这个目的吧。”
“……”
申时行作为文武百官之首,早朝的位子在金台御幄旁边,这与皇帝只有咫尺之隔。
他的旁边是几位阁臣。
而大九卿序立之地在东檐柱前,此时除了户部尚书不在,其他也都已经依次站好了。
只等朱翊镠到来。
忽听得殿门前“叭叭叭”三声清脆的鞭响,接着传来一声高亢的喊声:
“万岁爷驾到——”
传话太监的嗓子,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这五个字似吼非吼,却悠扬婉转能传到午门之外。
刹那间,从午门外广场到皇极门御道两侧以及金台御幄两厢檐柱间,近千名文武官员哗啦啦一起跪下。
刚才还是一片叽叽喳喳接头接耳的场面,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跪着的众多官员,这时候也不敢抬头,只听得“笃笃笃”的脚步声走上了丹墀。
在皇极殿掌作太监的陪同下,朱翊镠坐了下来:“众卿家平身!”
文武百官起立,腰板挺得笔直。
“宣郑恭王世子觐见。”
“宣郑恭王世子觐见——”皇极殿掌作太监铆足劲儿复述一遍朱翊镠的话。
陈炬领着朱载堉进来。
这样的接见方式无疑给足了朱载堉的面子,尽管他不需要这些。
但这是朱翊镠的礼。
“臣朱载堉叩见陛下!”朱载堉虽贵为世子,但见朱翊镠一样行礼拜见。
“世子免礼。”本应称朱载堉一声“堂伯”的,可这种场合只能叫“世子”了。
陈炬回到朱翊镠身边。
朱翊镠朗声说道:“这位便是郑恭王世子,今日朕要隆重向诸位介绍,并宣布几个重要的决定。”
皇极殿肃静。
“第一,由于本朝从前对皇室宗亲诸多掣肘的政策方针,以致埋没了许多像郑恭王世子那样的绝世奇才,这些限制朕将逐渐废除,这便是朕请郑恭王世子进京的原因之一。”
“其二,也是朕请郑恭王世子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世子的研究学术,世子精通音律、天文、历法、算学、舞学,所以朕请他担任得时学院院长顾问,将他研究所得教给师生乃至天下人,诸位有兴趣也可向他请教。”
“但朕需要说明的是,世子的研究所得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他研究出来的十二平均律,诸位不要因为你们不懂就对此嗤之以鼻,倘若发现你们谁诋毁世子的研究所得,朕绝不轻饶!都明白吗?”
诸位大臣无不点头,但心里想着同样一个问题:十二平均律是个啥子?散朝后赶紧问问……
朱翊镠接着说道:“世子专心于学术研究,或许不喜欢被你们打扰,所以朕提醒诸位自觉,不要因为朕极度推崇他便有事没事去拜访。”
“总而言之,朕诚心诚意邀请世子进京,一是为了让他的研究学术得以被更多有兴趣的人了解、学习、钻研,二也是朕的一点私心,希望通过对世子的邀请,让天下人明白朕的政策偏向。”
“鉴于此,朕对世子以及郑恭王请求废藩的请求不予通过,暂时依然保留郑恭王的藩王爵位。”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纷纷诧异,不禁面面相觑,好像都在问不是应该废藩才是合情合理的吗?
只听朱翊镠接着说道:“朕要废藩不假,但朕早说过,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有针对性地逐步废除。朕既然决定留世子在京,那保留郑恭王的藩位,更能彰显出朕的政策偏向。”
哦,原来如此。
“朕今日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任命世子为太常寺少卿。”
“请陛下收回旨意。”朱翊镠话音刚一落,朱载堉便朗声说道。
其实,昨晚陈炬回来已经对朱翊镠说了,朱载堉答应进京研究任教,但不希望担任太常寺少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