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4章 生平第一次喊“娘”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152 2024-05-30 14:29

  见赵灵素一骨碌滚下床,朱翊镠也坐了起来,打量着正向自己走来的李太后。

   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性情严明、被誉为“九莲菩萨”、眼下大明真正的掌舵人慈圣皇太后李氏吗?

   大活人啊!

   只见李太后穿着一袭织金凤花纹的荷叶色纱质裙,外披一个红娋滚边的云字披肩儿,脚下穿着一双纻丝软靴。

   看起来雍容华贵至极。

   以朱翊镠二十一世纪无比挑剔的眼光,李太后算不上那种天姿国色的顶级大美人,但胜在楚楚风韵眼波生动,身上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非凡魅力。

   据说,那股魅力不仅仅来自于她的长相。李太后是陪着唠嗑子能让你喜悦,陪着上床能让你销魂的那种。

   总之,她就是一个看上去既有魅力又有主见的女人。

   此刻,她端着脸没有笑,倘若高兴点儿,一颦一笑顾盼生辉,应该更有魅力吧。

   依据历史记载,此时的李太后该三十有五了。

   可岁月对她似乎很友好,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多少痕迹。

   说她二十岁肯定也有人相信。

   唯一的缺憾就是……她刚才说啥来着?如何评价儿子的?

   哦,胡说,当时说得漂亮,事后便忘……

   敢情在她心目中,朱翊镠就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言不符实的小混球呗?

   幸好评价的是那个灵魂龌龊的朱翊镠。

   与他无关。

   不过现在,好像也有关哈,毕竟要借用这具高贵的身躯。

   看来,要改变朱翊镠在李太后心目中的形象,任重道远啊!

   这家伙之前造了多少孽!

   见李太后盈盈而来,人已经走到床沿,朱翊镠一方面抱着对历史中李太后无比的喜爱与尊敬,一方面抱着求生的欲望。

   加上他确实想喊一声“娘”,感受一下缺失的母爱,两世为人都还没喊过咧。

   所以,如同想象中的一样,朱翊镠毫无违和感地喊了一声:

   “娘!”

   因为发自肺腑,听起来亲切而自然。

   李太后坐下,对刚才赵灵素与儿子同枕共眠似乎并不在意。

   嗯,古代人成熟早,某方面的教育前卫,可实操。

   “还发烧头疼吗?”

   李太后虽是关心问候,可语气冷峻,就好像儿子发烧不应该,是因为胡闹造成似的。

   “谢谢娘的关心!没事儿,刚才就已经好了。”

   叫过第一声“娘”,第二声朱翊镠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他也不介意李太后表面上看起来冷。

   毕竟,李太后不是针对他现在这颗高贵的灵魂。

   他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切会慢慢改变的。

   李太后还是有点不放心,伸手往朱翊镠额头上一搭,发现真的不烫了,这才安心地道:

   “既然好了,那一会儿起来就不用给娘请安。你这一闹,肯定惊动了你母后和皇兄,你去给他们报个平安吧!”

   “哦。”朱翊镠点点头。

   他知道,母后自然就是仁圣皇太后陈氏,皇兄就是万历皇帝。

   皇宫里头除了李太后,就数那两个最有权力了。

   陈太后是穆宗皇帝的皇后,地位原本比李太后要高,只是肚子不及李太后争气,膝下无儿。

   而李太后为穆宗皇帝生了两个儿子,后宫女人素来母以子贵,李太后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而且更加奇特的是,好像老天爷有心眷顾李太后似的。

   在李太后诞下万历皇帝朱翊钧之前,穆宗皇帝也生了两个儿子,但一个五岁死了(宪怀太子),一个未满周岁就死了(靖悼王)。

   最后只剩下李太后两个儿子。一个皇帝,一个潞王。

   是不是老天爷赏饭吃?

   不仅儿子如此,女儿也是一样。

   因为穆宗皇帝死得早,子女并不多。

   生了四个儿子,早薨两个,其余两个都是李太后生的。

   生了七个女儿,早薨三个(蓬莱公主,太和公主,栖霞公主)。

   剩下四个,有三个都是李太后的(寿阳公主朱尧娥,永宁公主朱尧媖,瑞安公主朱尧媛)。

   唯一一个活得长久一点的延庆公主朱尧姬,不知道生母是谁,在宫中地位不高。

   是不是很奇特?

   这就相当于穆宗皇帝一脉几乎全部出自李太后一人。

   李太后基因够强大的吧?

   好像也只能这么解释,不然穆宗皇帝跟别个女人生下的孩子为何全部早薨呢?

   可想而知,李太后在皇宫中的地位。而后宫中唯一一个比她地位高的陈太后肚子不争气。

   以致于朱翊钧当了皇帝,将她娘直接加尊为慈圣皇太后。

   本来,李太后那时是贵妃,按照大明的规矩,贵妃是不能加尊太后的,皇后才有资格。

   但朱翊钧是皇帝,他说了算。所以这才有了与陈太后地位相当的李太后。

   但陈太后不理后宫事,只管她自己住的慈庆宫。

   这样一来,后宫担子全部落到李太后肩上。

   加上她又辅佐儿子秉持国政,更是让她地位高不可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