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52章 上任上火 头大如斗(二)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085 2024-05-30 14:29

  “娘娘,额有所定当然不假,但逢天灾人祸,地方官员应当及时向朝廷奏明实情,请求蠲免租赋。”

   申时行虽然语气平和,可话里的弦外之音,分明是在数落地方官员,而向着那些流民叫花子。

   李太后点了点头,喃喃地道:“嗯,这两年来,好像是不见地方官员有奏疏呈上,奏明灾情。”

   “娘娘,臣窃以为这或许就是症结所在。官吏催收赋税,对底下的百姓如狼似虎,百姓还以为这是朝廷的主张,许多怨气无法排泄,自然会迁怒于朝廷。”

   “嗯。”李太后同意。

   “古人讲官逼民反,臣想应该就是这么个理儿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望娘娘三思。”

   “申阁老,我明白了。”李太后的感动明显要大于欣喜。

   似乎悟出了申时行一大早求见她的原因以及用心良苦。

   但有些地方似乎一时又想不大明白,不禁问道:“可是申阁老,既然发生那么大的灾情,地方官员为何一直隐瞒不报呢?”

   申时行犹豫起来,因为这涉及到座主张居正的另一项政策。

   他也不是不敢说,只是在斟酌如何用词更为妥当。

   这时,朱翊镠看似漫不经心但实则非常敏锐地提醒道:“娘,想必是考成法的缘故吧。”

   申时行眼睛顿时一亮,不禁诧异地看了朱翊镠一眼。

   朱翊镠装作没看见。

   考成法是张居正的一大创举,旨在“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很有成效的考核与监督制度。

   但也因为缺乏张力、对事不对人完全一视同仁,显得过于严苛而遭到同僚的反对。

   一经提醒,李太后立马儿幡然醒悟过来:“哦,地方官员隐瞒不报,是怕误了政绩。”

   申时行这才说道:“潞王爷和娘娘说得对!考成法有明文规定,地方官若催收赋税不力,有司必纠察弹劾。因此,地方官员为了应付考成法,保住自家前程,便全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嗯,”李太后微微点头,道,“这里面的情由,于法可商,于理难容。那申阁老你说,该如何处置这件事呢?”

   申时行再不作为,他也明白这是担任临时代理首辅遇到的第一件大事,需要用心。

   李太后正在考他呢。

   他需要向李太后交一份试卷。

   申时行理了理思绪,将早已想好的话迅速组织一遍。

   “娘娘,昨天因为调度京营的两千兵士前往镇压调解,局势才得以控制,但如今,聚留在京城的流民乞丐,少说也有几万人。”

   “这么多?”李太后惊讶。

   “是的,娘娘,但这些人也并非成心闹事,其实并不可怕,他们只是想有口饭吃,可如果对他们施加武力,将他们全部驱逐出京,终是失道之举,恐怕引发哗变。”

   “那要如何?”

   “臣建议不要强行驱赶他们,先在京城多开几处粥厂赈济,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另外,紧急敕谕户部,调运通州仓存储的漕粮,运往有灾情的州府赈济抚恤。如果,如果……”

   申时行又犹豫起来。

   朱翊镠算是看明白了,这个申时行的性子如同他的长相一样,偏向于儒雅。

   说白了,就是缺乏果决。

   或许是因为刚接任临时代理首辅的缘故,总给人一种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感觉。

   看来,后人评价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也不是完全对他的诋毁。

   “如果什么?”李太后不得不催道。

   “娘娘,如果张榜告示,减免京畿及附近受灾数府近两年的赋税钱粮,已经强行征收的一律退还,臣以为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好!”李太后当即拍板,“我让皇帝马上下旨各有司衙门,就按申阁老说的办。”

   一来,申时行所言确实颇合李太后的心意;

   二来,这是申时行担任临时首辅决定的第一件大事儿,必须给他信心和鼓励。

   申时行很是欣慰,大为感动地说道:“娘娘,灾民们如果知道您如此谅解民意,一定会奔走相告,感念娘娘的好!”

   “可是,申阁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朱翊镠又插话道,“赈济之后,那些流民该如何安置?你想过没有?”

   “这个……”申时行一滞,一时答不上来。

   确实,他只想过如何安抚,可安抚之后,流民乞丐该何去何从是个大问题。

   因为让他们回去,他们没有田地,如何生存?否则也不会穷途末路聚集京师闹事!

   可若留在京师,如何吸纳消化那么多的流民乞丐呢?

   几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

   申时行望着朱翊镠,又看了看李太后,一副为难的神情。

   李太后说道:“这样,为了体现皇帝的爱民之心,我让皇帝从内廷供用库中拨出十万两银子,作为赈济抚恤之用吧。”

   这本是李太后的慷慨之举。

   此时此刻申时行应该立即谢主隆恩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