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297章 噩耗传来 哀声一片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102 2024-05-30 14:29

  当值的内侍急匆匆地跑进来,神色慌张地禀道:“娘娘,内阁来人传讯说,首辅他、他老人家走了。”

   “什么?”

   李太后豁然站起,然后又颓然坐下,身子瞬间被抽干了似的,脸色惨白,感觉脑子嗡嗡作响一片混乱。

   冯保惊恐万状,连忙代李太后问道:“消息是否可靠?”

   内侍回答:“冯公公,这种事儿难道谁还敢胡说不成?”

   李太后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尽管感觉心中波澜壮阔有千言万语,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冯保和付大海面前,她倒是也没有流泪,只一个劲儿地发呆。

   看到李太后悲伤不已,付大海心里也不好受,但相对于张居正的噩耗,他似乎更关心朱翊镠的问题——毕竟那关系到他将来的命运。

   如果李太后真的答应朱翊镠褫夺“潞王”的封号,那他以后不仅潞王府的大总管泡汤了,而且真的要跟着朱翊镠喝西北风。

   所以,付大海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娘娘,节哀顺变!但眼下潞王爷的事儿刻不容缓。”

   李太后坐着一动不动,像是没听见似的也不吱声。

   “娘娘。”付大海又喊了一声。

   李太后轻启丹唇,感觉异常的慵懒与疲惫,有气无力地道:“冯公公,你来做决定吧。”

   付大海一愣。

   冯保也是,不曾想过李太后这样做,但他愣过之后连忙说道:“娘娘,奴婢还是觉得应该尊重潞王爷的选择吧,他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咱也不便干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与我们选择不同并不是反对的理由。如今潞王爷长大了,奴婢相信他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况且娘娘若不答应,以潞王爷的性子,他还会不断地生事。”

   “那就依了他。”李太后神情呆若木鸡,像是在说梦话一般。

   “娘娘……”付大海连忙喊道,迫切地想要劝阻。

   然而却被李太后抬手制止,“咱还是尊重镠儿的选择吧。”

   “可是,娘娘……”付大海生无可恋般地还想劝说。

   再次被李太后打断:“付公公,就这样吧,一个封号而已,能封亦能夺,能夺亦能封。即便褫夺了他的封号,将他贬为庶人,镠儿依然是本宫的儿子。”

   话已至此,付大海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了。

   他心里在滴血。

   其实早就应该想到,跟着潞王爷还指望有什么太平日子吗?

   冯保吩咐道:“付公公,你陪伴娘娘,我即刻去皇极殿。”

   李太后又道:“冯公公,待廷议结束,让镠儿第一时间回来见我。”

   “好,奴婢明白。”

   冯保一阵风似的去了。

   当他抵达皇极殿时,皇极殿里比刚才付大海来时的情境还可怕。

   因为张居正的噩耗传来,这里已是哽咽一片。

   万历皇帝在悲伤落泪。

   朱翊镠黯然神伤。

   张鲸瘪着嘴,站在旁边也在不断地擦拭泪水,不管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反正看起来悲痛欲绝。

   申时行与王国光等大臣,他们不是张居正的门生,便是张居正的挚友,一个个掩面而泣。

   六科都给事中倒是稳如泰山地坐着,不过与刚才斗志昂扬的状态相比,情绪也是差了很多。

   说起来,六科对张居正的感情还十分微妙,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恨多一些还是爱多一些。

   但从后来张居正被清算,言官们的表现来看,好像恨更多一些。

   用六科稽查六部,落实考成法本来是张居正的独创,赋予六科极大的权力。

   从这点上看,六科里的官员应该感谢张居正才是。

   但六科都给事中、给事中,也都属于言官,而张居正对言官一向比较有成见,甚至将他们归为清流。

   都知道张居正执政期间有一个重大的用人原则:重循吏,远清流。

   简单地说,就是喜欢那些做事的人,而讨厌那些逼逼的人。

   张居正气愤时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国家以高爵厚禄畜养此辈,真犬马之不如也!”

   在张居正的人生里,可以说这是很少有的爆粗口的一刻。

   在张居正心目中,到了“犬马不如”的畜生地步,居然正是号称正义感十足的明朝言官。

   明朝言官至少在两件事上大大伤了张居正的心:一是夺情,一是隆庆和议。

   夺情事就不说了,对张居正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心理与道德压力。

   而关于“隆庆和议”一事,张居正对言官,说“深恶痛疾”也不为过。

   在隆庆年间,主持军务(当时兼任兵部尚书)的张居正终于取得了国防突破:长期侵扰明朝边陲的鞑靼可汗阿拉坦汗,即俺答汗(三娘子的第一任夫君),在明军多年的打击之下,外加“把汉那吉风波”的影响,终于决定向明朝臣服。

   可如此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传到朝中却引发轩然大波,许多言官义愤填膺,大骂张居正以及边境将领误国,扬言要把阿拉坦汗千刀万剐,各种慷慨激昂的表演,差点就把这桩国防大事活活给搅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