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郑承宪要上吊自杀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城大街小巷传开了。
“听说了吗?听说了吗?淑嫔娘娘她爹昨晚要上吊自杀。”
“听说是听说了,可他这人比武清侯李伟还恬不知耻,你也信?”
“好像是没有自杀成,但这事儿挺搞笑的,因为京察父子双双落马,心里怨气冲天,便跑到翊坤宫找淑嫔娘娘理论去,却被呵斥赶了出来。”
“还不止呢,他们父子俩气得跑回来商量学当初武清侯李伟,结果府上的人跑到翊坤宫去报信儿,人家淑嫔娘娘压根不信,都懒得搭理他们。”
“淑嫔娘娘就是有魄力,她爹是什么样的人,她早就看透了,这种小把戏如何骗得了她?”
“这下郑承宪是不是很尴尬了?”
“他脸皮厚,才不觉得尴尬,听说当晚就跑到泡子河潇洒去了。”
“哦,哦,就是在那里包养了两个胡女享乐,对吧?”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郑承宪还以为自己包养胡女的事儿藏得挺严实,但其实外头早就传开了。
不过他倒也没在意,当着儿子的面都能聊开,又怎会怕别人怎么说嘛?
泡子河位于崇文门东城角,本是元代通惠河的故道,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大兴土木扩大内城,将这条河拦腰切断,一半留在城里一半留在城外,城里的这一段河流就叫泡子河。
泡子河上游与紫禁城大内南端的金水河相通,河水清波粼粼,连着数十个百亩大小的池沼,河岸密匝匝地长满了高槐垂柳,在房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的北京内城,这一段两三里长的河流着实是一处难得的野逸消遣之地。
泡子河两岸,有一些京城大户人家在这里建筑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园子,终日里飞红舞翠笙歌不绝。
自郑妙谨由宫女被选为淑嫔后,郑承宪就觉得自己不一样了,也可以被列入京城豪门大户人家之列。
自然就要过不一样的生活嘛,于是在这里买下一方园子,里头藏有两名从胡商手里买来的胡姬,时不时地会背着夫人来这里放松享乐一下。
在泡子河一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大家也都知道他是什么人,对此见怪不怪,他自以为是个秘密而已。
昨天与儿子争执一番,当晚确实来泡子河这边儿睡的。
四十多岁,精力还比较旺盛。
一计不成,儿子又施一计。也不知道成不成,反正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儿不好对付倒是真的。
……
……
郑妙谨确实没有搭理,一来知道她父亲与哥哥是什么人,二来年关眼看来临,她也没那个闲工夫。
虽然李之怿才是后宫之主,可肚子里怀着双胞胎,而赵灵素不出景阳宫半步,两宫太后又早已退居幕后,所以有些事还需要她这个淑嫔做主。
虽说后宫只要后妃们相处融洽,便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可后宫衣食住行等一应琐事也不少。
并非每件事都请教她,但任何一项决策通常都得请示或知会她。
就比如:给宫女发放的例银,以及给每位的红包,她需要过目。
在后宫,朱翊镠没有用年终奖,而是以红包的形式,给每人发放补助,储秀宫里许多女子要多一些。
一来她们身份不一样,二来她们干的活儿也不一样。
她正准备亲自给送去,毕竟里头有些女子原本身份比她高,万历皇帝当政时她不过是九嫔妃之一嘛。
同时也代表朱翊镠去慰问储秀宫里的一应女子。她是幸运的,但她知道储秀宫里的女子将一生孤苦无依。
还没出翊坤宫,便见一名近侍跑来禀道:“淑嫔娘娘,令尊大人要与您断绝父女关系。”
“他还没闹够吗?”郑妙谨很无语,当即呵斥道。
“令尊大人说娘娘不管他的死活,所以,所以……”
“随他去,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不用理他。”郑妙谨气得一摆手。
“可这样对娘娘的名声似乎并不怎么好……”近侍弱弱地道。
“有什么不好?难道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吗?”
“可怎么说也是娘娘的亲爹啊!如果真的断绝父女关系,那外界怎么都有人说娘娘薄情寡恩的。”
“说就说呗,懂我的自然懂,不懂的我也不稀罕,有皇上懂我就行。”郑妙谨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可如果娘娘连自己亲生父亲都无法包容,那对娘娘……”
“是我不包容他吗?是他自己胡闹瞎折腾,怨不得我。”
“请娘娘容许奴婢斗胆多说两句。”近侍诚心诚意地劝道,“本来娘娘当初挟持万历皇帝,世人就对娘娘抱有偏见,包括慈圣太后娘娘在内,这一点娘娘自己也心知肚明。可这次如果与您父亲又闹僵了,以致断绝父女关系,奴婢以为并非明智之举,对娘娘以后……”
“那他到底想怎样?”郑妙谨一想到以后……总不能一直是淑嫔吧?后宫之中素来子以母贵,不为自己也得为儿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