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一直表现平静,从东暖阁退出时也是如此。
朱载堉却是一路奔跑回家的,想着自己的《十二平均律》居然有外国人出价一千万购买版权,他就忍不住喜悦甚至想对天长笑。
从前的付出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
冯保一直在朱载堉的宅子里翘首以盼,多么希望朱载堉能够彻底摆脱总是钱不够花的窘境。
忽然见朱载堉像个孩子似的拊髀雀跃般蹦蹦跳跳回来了。
看似心情很是不错。
冯保大松一口气,他最怕朱载堉垂头丧气地回来。
“世子殿下,怎么样?外国人有识货的吗?”冯保忙问。
“有有……”朱载堉兴奋得连连点头。
“具体什么情况?”
“来来来,我们进屋慢慢说。”朱载堉眉飞色舞地道,“原来皇上要将我的研究所得《十二平均律》的版权卖掉,交给外国人开发、经营。”
“这么说是有外国传教士买喽?”
“嗯嗯嗯。”
“卖了多少钱?”
“冯公公不妨猜猜看。”朱载堉因为太兴奋,故意卖了个关子。
“卖了多少?十万两银子?”冯保猜测道,但说心里话,这还是他懂得《十二平均律》,不然不会说出这个价。
“不对。”朱载堉摇头,“往大了说。”
“二十万?”
“……”朱载堉依然摇头,笑眯眯地冲冯保伸出一根手指。
“世子殿下,不会卖到一百万吧?”冯保瞠目结舌地问道。
“……”朱载堉依然摇头。
“那是多少?”
“冯公公肯定怎么也想不到,皇上竟然将我的研究所得卖到一千万吧?”
“多,多,多,多少?”冯保都有点结巴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德国传教士愿意出资一千万两购买版权两百年,皇上说与我五五对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五百万。”
“……”冯保愣住了,咂摸着嘴,“一千万,真的卖到一千万……”
“没错,就是卖到一千万。”
“有了这么多的钱,世子一下子变成百万富翁,那这钱准备怎么花呢?”
“我已经想好了,先将皇上的贷款与滞纳金还清,然后十倍奉还父亲给我的钱,十倍感谢冯公公这阵子为我搭进去的钱,再留下一部分,其余全部捐赠给朝廷。”朱载堉无比憧憬地说道。
“世子殿下,我为你花的钱,不必用十倍来感激我。”冯保忙道。
“要要要,当然要了。”朱载堉坚持地道,继而又感慨不已,“记得我曾对冯公公说过,若非因为皇上,我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文人,没几个人知道我,更没几个人知道我的研究所得。”
“那是,那是,万岁爷就是世子殿下的伯乐。”冯保连连点头道是。
“因为家世的缘故,我太清楚一个人处于低谷的时候是多么无助,没有人愿意亲近你,没有人愿意支持你,也没有朋友,似乎全世界都嫌弃你。”
“是啊!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冯保跟着附和道,他何尝没有刻骨铭心的体会?当初被万历皇帝排斥,并贬出皇宫的时候,多么令人心酸!
有几个人愿意接近他帮助他?出京时也没几个人送他。
后来二度入宫当上司礼监掌印,巴结他的人立马儿多了起来。
如今退下,又过起冷清的日子。
好在他现在的心态转变过来了,觉得这就是人性,无所谓,日子是自己过的,不必非得被多少人捧着。
一个人安安静静过日子也挺好。
只要有亲人,有几个真心朋友,与其他人的关系真的没那么重要。
只听朱载堉接着说道:“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人只有在最凄凉的时候,才会看清哪些人对你好,哪些人值得交。也只有在最凄凉的时候,愿意搭把手的人才是真心对你好的。”
“是啊,”冯保又跟着附和道,“人在最凄凉的时候,许多人都是想看你的热闹,看你的笑话。”
“可不?所以在很早以前我就暗暗发誓,对真心对我好的人,如果我一辈子都贫穷翻不了身,也只能将他们牢牢记在心里;但凡有机会翻身,我一定会好好感激他们,就像皇上、冯公公,我愿意十倍二十倍地报答。虽然这份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这代表我的心意,所以希望冯公公接受。我不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原来没有行动,只是因为能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载堉慷慨激昂地说道。
“明白,明白,世子殿下是个性情中人,怎会不懂感恩?”冯保连连点头,“我算是发现了,文人若没有至情至性的性格,很难达到一个巅峰。”
“多谢冯公公的理解!”
“咱都是经历过起起落落大风大浪的人,当然理解最人在凄凉时的凄惨。”
“现在好了,终于熬出头了,下半生再不会为钱而发愁,可以一门心思搞我的研究了。”朱载堉兴奋地道。
“世子殿下,可我记得万岁爷曾经好像提及一个理论。”冯保又提醒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