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494章 又一神器即将诞生(求订求票支持!)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102 2024-05-30 14:29

  通顺达的生意,在张静修他们那些人看来是非常不错的,毕竟开创出了一种新的挣钱模式。

   可在朱翊镠看来,还远远不够。

   首先,通顺达能够抵达的范围极其有限,只不过与荆州府挨着的地区。与能够抵达全国各地的后世那些大快递公司相比,差得太远了。

   第二,因为工具的缘故,公司的效率很低。大马车只能将果蔬和其它货物送到固定地方,然后再由人力逐一配送出去,不像后世有机动车、电动车,最起码也有个自行车吧。

   还有一点,速递的业务太少了,无东西可寄送,让这个时代的人寄送什么呢?又给谁寄送?这块儿需要开发,当然也需要观念引导。

   总之,对于通顺达而言,第一要提高工作效率,第二要扩大业务范围,第三要引导速递观念。

   朱翊镠在琢磨,想着既然已经开始做了,那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

   在这个时代,发明蒸汽机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但发明自行车应该没问题。

   如果将自行车给捣鼓出来了,那不仅通顺达彻底活了,整个朱氏集团肯定也会挣得盆满钵满。

   相对于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自行车可就简单多了。只要捣鼓出来,不用说,指定风靡一时。

   都可以想象,如果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溜达一圈儿,那回头率没有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九。

   要有多拉风就有多拉风。

   可以说,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机械。

   清朝康熙年间,黄履庄潜心研制了自行车。《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

   由此可见,黄履庄制造出来的自行车前后各有一个轮子,骑车人手摇轴旁曲拐,车就能前进。

   这是史料最早记载的自行车。

   黄履庄以后大约一百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年才制成了木制自行车。

   ……

   有这个想法,朱翊镠就有心,需要找两个专业的研究人员。

   其实,这时代已经有了马车,自行车不过是马车的一半而已。

   只要想到了,制作出来应该不难。

   所以,朱翊镠将目标缩小,首先物色生产制作马车的专业人才。

   这个任务朱翊镠交给了游七。

   游七在荆州城的地位与影响力虽然远不及在北京城,但湖广一带的官员基本上都认识他,尤其是地位较高、又能说得上话的官员。

   ……

   果然没过两天,游七就找来了两位号称研究的专业工匠。

   是一对儿双胞胎兄弟。

   大的叫余定乾,小的叫余定坤。

   因为是双胞胎兄弟,所以两人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包括说话的声音。

   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哥哥余定乾的额头上有一道很深的刀疤,而弟弟余定坤没有。显然,那道刀疤不是天生而是后来才有的。

   反正朱翊镠从两双胞胎兄弟身上就能找出这么一点区别来。

   两兄弟今年三十有六,在朱翊镠看来正处于最好的年龄。

   两人都不怎么喜欢说话。

   游七将他们领到朱翊镠面前时,他们两个也只是微微鞠了一躬,不仅没有说话,连笑容都没有附上。

   朱翊镠也没多说什么,简单寒暄两句后,直接先递给他们一幅图。

   是一张平面图。

   图上画着一辆简单的自行车。

   两兄弟接过,看了又看,都是一头黑线,不知何物。

   朱翊镠开门见山地说道:“找两位先生来,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尽快研究制作出这样一种载人的工具。”

   余定乾诧异地道:“潞王爷,您说这是什么工具?能够载人?”

   朱翊镠指着自行车介绍道:“看,这里有个座儿,人可以骑在上面,双手把住扶手,双脚踩在踏板上,以后轮带动前轮,中间是一根链条,作为传感联动之用。”

   “可是潞王爷。”余定乾更诧异,“只有两个轮子,人如何骑在上面?一骑上去不就倒下了吗?”

   朱翊镠摇头,微微笑道:“只要找好平衡,不会倒的。咱现在不说这个,就说这种工具你们能否制作出来?”

   两兄弟又仔细看了看,依然还是大哥余定乾在回答:“潞王爷,看着好像不难,主体就两个轱辘,一根链条,一个把手,和一个支架,然后将这些装置拼接在一起。”

   “对!就这些玩意儿。”朱翊镠点头笑道,觉得首先要给他们信心。

   “我们可以试试看。”

   “好!就在这里一起研究。这种载人的工具姑且叫作自行车吧。”

   “自行车?”

   “嗯。”朱翊镠又介绍道,“自行车其实就是马车的一半,只不过在前头安置一个能够控制方向的把手。”

   “哦……”

   朱翊镠这么一解释,两兄弟都一副恍然顿悟的神情,似乎瞬间明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