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1434章 辽东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052 2024-05-30 14:29

  相比较于戚继光与李成梁那充满忧虑的谈话,王象乾与朱八戒的谈话则夹杂着抱怨、不解。

   朱八戒抱怨、不解,为什么师祖与岳父都对师父不如想象中的关心,至少没有他一半的关心。

   而王象乾抱怨乃至责斥朱八戒拎不清,本来很容易判断的问题到朱八戒这儿却变得无比的艰难。

   两个人的三观本来就大大不同,认知上当然会出现分歧。

   直白地说,王象乾与朱八戒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而朱翊镠与曾朝节的谈话,两人的情绪似乎要复杂得多。

   因为通过两度的调查研究,曾朝节在辽东发现了不少问题。

   准确地说是叫隐患。调查研究越是深入,感觉隐患越为严重。

   从屯田谈到军备建设,从榷场谈到对外贸易,尤其是与女真部落之间的贸易,从边墙之内辽人的生存现状谈到边墙之外……最后落脚点在李成梁。

   谈到李成梁以及李氏家族时,曾朝节椎心泣血,不禁仰天而叹。

   想当初,也就是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重用李成梁,使辽东明军在征讨东夷与西虏的战争中捷报频传,凯歌高奏,以致于当时的人纷纷称誉道:“今九边事情,独辽东为难,而九边将官忠勇,独李成梁为最。”

   可谓风光无两。如今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已有十多年了。

   李成梁高祖李英自朝鲜内附,世为铁岭卫指挥佥事,遂为铁岭为籍。

   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家贫不能世袭,年四十仍为诸生,后在辽东巡按御史李辅的资助下入京述职,遇到了赏识他的张居正,从此一飞冲天。

   在隆庆四年(1570)年,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时任辽东副总兵的李成梁代为总兵官,从此辽东开启属于李成梁的时代。

   辽东明军在李成梁的指挥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隆庆五年(1571),李成梁大破入边杀掠的蒙古察哈尔部;

   万历二年(1574)因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进犯辽阳,李成梁主动进攻王杲老巢古勒寨,斩杀一千余人;

   万历六年(1576)正月,因蒙古泰宁部入犯,李成梁夜行出边二百里,直捣蒙古军营,大破蒙古军。

   同年(1576)十二月,蒙古泰宁部首领再次进犯,李成梁也再次出边,二次直捣蒙古军营,大破之。

   万历皇帝因此封李成梁为“宁远伯”。

   万历八年(1580),明朝下令在广宁辽东总兵府所在大街修建石牌坊,上刻着“镇守辽东总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二十个大字(据说至今依然立在原处)。

   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十几年来,先后奏大捷十几次之多,使得皇帝动不动祭告郊庙,其边帅武功之盛,大明二百余年唯他一人。

   民谚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李成梁四十岁年纪仍为诸生,可因为他,几个儿子年纪轻轻,不是副将便是参将,或是游击将军。

   大儿子李如松更是担任过山西总兵官,时年三十四岁。后来因为御史建言说,李成梁与李如松父子不能一同掌理重镇,申时行才将其调回。

   总之,因为李成梁,李家“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乾没不赀。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李成梁的老家铁岭那边,到处都是他的子弟部将的豪宅。

   ……

   从曾朝节的陈述中,可见他对李成梁的治理模式充满了担忧。

   最后还刻意强调道:“陛下,臣刚才的陈述只是基于实情,并非对李总兵不敬或不满,而是遵循陛下的旨意,实事求是地做出调查,希望对辽东乃至大明不利的因素趁早扼杀,否则臣担心积重难返尾大不掉。”

   朱翊镠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有些情况朕已经摸清楚了,来时有心让李总兵从广宁陪到辽阳,就是想先探探他的口风,李总兵自己坦诚交代了一些,包括吃空饷、私蓄兵士等问题。”

   “臣以为辽东治理上的问题很多,方方面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只是因为连年有战往往被忽略,再加上李总兵过人的军事才华而掩盖了一部分,但臣以为问题不容忽视。”

   “实话与你说,朕这次来辽东,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御驾亲征帮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只不过是个幌子。辽东的问题不解决,若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届时控制不住咋办?不是自掘坟墓吗?”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啊!”曾朝节又激动落泪,“臣还想着,以辽东眼下的局势,看似有李总兵镇守稳若金汤,但其实,臣斗胆说句不中听的,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啊!”

   看了朱翊镠一眼,曾朝节接着小心翼翼地说道:“如若陛下真的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臣担心将来辽东军控制不住女真族人。李总兵虽然厉害,可明军只他一人,而据臣调查,女真部落有好多骁勇善战的猛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