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与日本的海上距离很近。
如果以最近的直线距离计算,大约也就五十公里左右。
横穿朝鲜海峡即到了朝鲜王朝。
此时的日本,在丰臣秀吉本能寺之变(1582年)后,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正在进行统一日本的征战中。
故而,这时候的日本还无心建立亚洲大帝国的实际行动。
不过,也已经很快了。
因为历史上的丰成秀吉很快发动小田原之战(1590年)统一日本。
并于1592年发动朝鲜战争,其野心就是为了建立亚洲大帝国,意欲通过朝鲜作为跳板进攻大明。
而此时的朝鲜王朝还是大明王朝的附属国,每年需要向大明进贡。
这个时候朝鲜王朝自然还没有察觉到小日本的狼子野心。
但朱翊镠很清楚。
所以,上次朝鲜王朝使者来辽阳觐见后,朱翊镠便给他们明确的目标,必须加强海权观,尽快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水师以防范小日本。
朝鲜王朝与大明王朝关系要好,用的还是中国纪元,毕竟是附属国嘛,自然也很听话,回去便行动。
但由于此时小日本内乱的问题尚未解决,也就没有心思进行对外活动,在朝鲜沿岸活动的多是没有组织的倭寇与海盗,以谋取海上经济利益。
因为来的倭寇海盗散乱,故而并未引起朝鲜王朝的高度重视。
经过朱翊镠的提醒后,朝鲜方倒是开始重视起来,可这种事儿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立即见效。
海岸线一带的防备依然很薄弱。
这不,又有一艘海盗船穿越了朝鲜海峡,仗着有欧洲先进的火器装备,沿着海岸线便开始作案。
他们的作案风格往往是,劫掠一通后便上船驶入大海之中,即便被人发现甚至追来,他们也不怕。
这样他们可以一路畅通无阻。
劫掠一地马上换一地,可谓是堂而皇之地来堂而皇之地去。沿海一带的居民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等到朝廷正规军来了,他们早已经驶入大海,来了又有何用?
所以对于胆儿大的海盗倭寇,只要来一趟,便赚得盆满钵满。
早期他们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差不多也是这样,后来大明抗击倭寇海盗大有成效之后,他们才不敢来犯。
如今又将目标对准朝鲜王朝。
当然那些海盗倭寇似乎与丰成秀吉的思路一样,对准朝鲜王朝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大明王朝。
毕竟大明王朝富裕,值得他们去冒险,之前给他们的报偿也丰厚。沿着朝鲜海岸作案十次,不如来渤海海峡一带瞅准好机会劫掠一次。
有甜头,又有当地居民的“配合”,于他们而言,最难的不过是穿越黄海,抵达渤海海峡这一带。
不过,沿着辽东半岛,这一路上的海岛很多,倒是也不寂寞。
安全也不成问题。
这样,利益诱惑与贪婪之心,驱使着他们向前进。
……
负责镇守铁山的是李成梁的第五子李如梅。他刚已收到消息。
有一艘海盗船登陆,袭击了当地居民,然后坐船驶入大海扬长而去。
因为有朱翊镠的指示,对这种人必须坚决予以打击,而且要抓活的。
李如梅二话不说,当即率领两艘海船去追,然而已经追赶不上了。
不得不当机立断返航。
他一方面立即派人走陆路通知旅顺口那边的水师准备拦截,另一方面他这边也做好堵截的准备。
总之,这次来了就别想跑。
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每次大摇大摆地进来,劫掠一番赚得盆满钵满,最后还能安然无恙地回去。
这个时代,陆路肯定比走水路快。
旅顺口这边很快收到李如梅送来的消息,有一艘海盗船正朝这边驶来。
这一带海上的治安,王象乾在此之前交给了参将李宁。
李宁得到消息后,又第一时间通知渤海海峡一带的海上巡逻队,做好战斗的准备,目标就是要抓人。
必须全方位阻击,来的就不能再他们让跑了,还要抓活的。
为了防止有岛上居民偷偷报信或是到时候帮助海盗们脱险,李宁又让海上巡逻队对岛上居民下了命令,最近若无必要,原则上不能出海。
全方位部署,只等海盗船来,届时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
等到花儿都谢了。
可算把他们等来了。
这要是放在之前,旅顺口以及渤海海峡这一带肯定收不到消息。
海盗来了也就来了,劫掠一番然后走了也就走了。
没有充足的准备以及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想要抓他们几乎没有可能。
靠岛上居民?想都别想。
更何况海盗鸡贼,与岛上居民关系还好,即便知道有海盗来,也会帮他们隐瞒,甚至帮助他们脱身。
倘若没有配备海上巡逻队,海盗就等于是如入无人之境来去自由。
可现在不一样了。
不仅有辽东巡抚王象乾的死命令,还有皇帝的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