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985章 打起来了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2125 2024-05-30 14:29

  王锡爵素以硬气严厉着称。

   万历五年,即公元1577年,那时他升詹事府詹事,并兼管翰林院,充任掌院学士,也就是翰林院一把手。

   也就是在那一年秋天,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户部侍郎李幼滋(人称李三壶)提出“夺情”之议。

   因夺情与封建思想不符而遭致众臣反对,可万历皇帝坚决夺情,对翰林编修吴中行等革职并廷杖流徙充军。

   王锡爵求情万历皇帝与张居正均无效后,竟大肆招摇,可以说非常硬气地为被廷杖的几个人送礼并饯行。

   这样特立独行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待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春,张居正回乡安葬父亲,不少官员联名请求张居正尽快回朝视事,王锡爵又一次非常硬气地拒绝签名。

   等到张居正回来后,王锡爵便申请回家探亲,直到他父亲病亡。张居正病逝后才被万历皇帝重新召回。

   再等到朱翊镠登基为帝,王锡爵都敢当面质问朱翊镠,明确表示反对。

   由此可见王锡爵是什么性格。

   总之就是硬气不怕事儿。

   此刻却被张彪惹怒。

   刘大元清楚张彪也是出于气愤,但张彪这个人性格确实有点暴躁,若一着急更是口不择言——也是事实。

   首辅的委任当然不能随便乱说。

   “张兄还不给王阁老道歉?”

   刘大元怕事情闹大,那头敲登闻鼓的事都没解决呢,别这头又出了事。

   “王阁老说得对,首辅的任命关系着朝局的稳定,你岂能信口拈来?快,还不给王阁老及其他几位道歉?”

   所以刘大元一边请求王锡爵息怒,一边让张彪给王锡爵道歉。

   然而,张彪无动于衷。一方面他对王锡爵力挺朱翊镠感到不满,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没有说错,只不过将大伙儿的心里话说出来了而已。

   而王锡爵的喝声也立即招进来了两位外头值守的内阁中书。

   此时都还在首辅的值房里。

   见内阁中书进来了,王锡爵怒指张彪:“这位给事中公然发表不当言论,蓄意扰乱朝局,拉下去交给厂卫发落。”

   “王阁老息怒!王阁老息怒!”刘大元忙道,“张彪不过一时口快……”

   可一句话没说完,只听张彪道:“刘兄不必为我求情,这是我的心底话,说出来了而已,交给厂卫又能如何?难不成因为一句话将我杀了?”

   “你给我闭嘴,少说两句。”刘大元也急了,冲着张彪吼道。

   “你们还不动手?”王锡爵依然没有罢休的意思,执意要将张彪拉走。

   让两位内阁中书有点为难了,一来拿人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二来也没搞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再者阁老的话虽然要听,但言官也不好惹呀。

   所以两位内阁中书犹豫不决地杵在原地也没有动。其中有一位还用余光看着申时行以求指示,毕竟这里是首辅的值房,首辅的官儿最大。

   然而申时行并没有任何指示,既没有说拉人也没说不拉。

   两位内阁中书更是感觉为难,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如此一来,反倒是让张彪显得有恃无恐一副理直气壮的架势。

   而王锡爵怒气尤甚,见两位内阁中书站着不敢动手,他自己冲上去,一把薅住张彪的衣领,将他往门外的方向使劲儿一拽,不依不饶地道:“走,有本事随我到皇上面前理论去。”

   被这样一拽,张彪当然不干了:“放开我,有话好好说,可别动手,虽然你是阁臣,但我不怕你。”

   “走,去皇上面前说。”王锡爵依然紧抓张彪的衣领往外拽。

   “再不放开,我可要不客气了。”张彪也是一个不轻易退缩之人。

   “我倒想看看,你要怎样不客气?”王锡爵猛地将张彪往外一拽。

   张彪一个踉跄险些栽倒,气愤不过冲着王锡爵抬手就是一拳。

   还好只是打在肩膀上。

   可尽管如此,王锡爵也是怒不可遏大声叫了起来:“好呀,你这后生,胡言乱语不说,竟还敢动手打人。”

   说着也是一拳过去,正中张彪的鼻梁,顿时鲜血直流。

   吓得几位阁臣与给事中纷纷上前劝解,七手八脚一时场面大乱。

   ……

   东暖阁。

   李太后刚离开,朱翊镠便看见值守近侍跑进来,色急匆匆地禀道:

   “万岁爷,不好了,不好了,内阁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什么情况?”朱翊镠一怔。

   “万岁爷,王阁老与那个兵部给事中张彪在内阁首辅值房大打出手呢。”

   “怎么回事儿?”朱翊镠忙问。

   “刚才内阁那边来人说现场很乱,具体什么原因奴婢也不清楚。”

   “简直胡闹!”朱翊镠没好气地道,继而又问,“都没有受伤吧?”

   “几位阁老与给事中都在,重伤肯定没有。”近侍回答。

   “朕知道了。”

   “万岁爷需要过去瞧瞧吗?”近侍弱弱地问。

   朱翊镠稍一沉思,“不必了,去,让他们来朕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