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其实是为了讨荆州而来,尽管他也知道,凭借着口舌也不可能讨荆州。
只道是诸葛亮听闻鲁肃来到,与刘备出城迎接。双方相见寒暄完毕之后,鲁肃言:“主公闻令侄弃世,特具薄礼,遣某前来致祭。周都督再三致意刘皇叔、诸葛先生。”
刘备称谢,收了礼物,置酒相待。
小酌几杯后,只听鲁肃步入正题,说:“前者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今公子已去世,必然见还。不识几时可以交割?”
刘备思虑一会儿,却是见诸葛亮变色:“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自我高皇帝斩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少不得天道好还,复归正统。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况刘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弟承兄业,有何不顺?”
他先是表明了身份态度,又对鲁肃喝道:
“汝主乃钱塘小吏之子,素无功德于朝廷;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刘氏天下,我主姓刘倒无分,汝主姓孙反要强争?且赤壁之战,我主多负勤劳,众将并皆用命,岂独是汝东吴之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江南一破,休说二乔置于铜雀宫,虽公等家小,亦不能保。适来我主人不即答应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不待细说。何公不察之甚也!”
显然,随着曹操退去之后,两家联盟关系已经摇摇欲坠。
鲁肃淡淡道:“孔明之言,怕不有理;争奈鲁肃身上甚是不便。”
“有何不便处?”
只听他言道:“昔日皇叔当阳受难时,是肃引孔明渡江,见我主公;后来周公瑾要兴兵取荆州,又是肃挡住;至说待公子去世还荆州,又是肃担承:今却不应前言,教鲁肃如何回覆?我主与周公瑾必然见罪。肃死不恨,只恐惹恼东吴,兴动干戈,皇叔亦不能安坐荆州,空为天下耻笑耳。”
诸葛亮淡淡道:“曹操统百万之众,动以天子为名,吾亦不以为意,岂惧周郎一小儿乎!若恐先生面上不好看,我劝主人立纸文书,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此论如何?”
其实在座的人谁都清楚,荆州已经是刘备的了。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还不能破裂,毕竟北方还有两大诸侯未灭。作为天下最弱的两个诸侯,如果还不能联盟在一起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事了。
周瑜曾想过趁着刘备弱小的时候吞并刘备,使得天下只有三路诸侯。但周瑜的想法如今算是破产,刘备和江东,孰强孰弱都不一定呢。
鲁肃调整好心态,问:“孔明待夺得何处,还我荆州?”
诸葛亮笑道:“中原急未可图;西川刘璋闇弱,我主将图之。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
鲁肃闻言,凭着他的战略眼光,也知道如今西蜀的重要性。此时的吕布已经拿下汉中,明年即将要入蜀,若是被吕布夺了,那么天下想来就要再颤一颤了。
只道是刘备取来一文书,与诸葛亮签字,同时也让鲁肃签字,让鲁肃带回,好在孙权那里有台阶下。
只道是刘备和诸葛亮送鲁肃到船边,诸葛亮笑道:“子敬回见吴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若不准我文书,我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今只要两家和气,休教他人笑话。”
这是威胁,然而诸葛亮确实有威胁人的能力。
鲁肃下船而回,先去见了周瑜。周瑜问:“子敬讨荆州如何?”
他叹一口气,说:“有文书在此。”
周瑜看完,只是叹一句:“子敬乃诚实人也。刘备枭雄之辈,诸葛亮奸猾之徒,荆州有借无回矣。”
鲁肃默然不语。
却是说数日后,有混入荆州的细作来报,说:“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荆州城中扬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
周瑜当即对鲁肃说道:“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计将安出?”
他说:“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
鲁肃闻言,只见周瑜写了书信,选快船送鲁肃去见孙权,呈上文书,并对孙权说:“周都督有书呈在此,说用此计,可得荆州。”
孙权看完后点头,心中有了计较。
他让鲁肃先出去,召吕范前来。
吕范乃是江东老臣,早年跟随孙策平吴郡,拜为中郎将,后又出征江夏。孙策死后,孙权继位,他辅佐孙权,屡立战功。赤壁一战后,吕范跟随周瑜破敌有功,战后官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
他地位崇高,心细如发,又是能征之将,孙权觉得吕范是适合的人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