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有武名吕布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三顾茅庐

汉末有武名吕布 祁霜 2028 2024-05-30 14:29

  第一次见诸葛亮没有见到,刘备不免有些叹气。在回去的路上,他遇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不由觉得惊异,说:“此必非常人也。”

   刘备急忙下马去见,那人问:“将军是谁?”

   他连忙回:“吾乃刘备也,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听闻卧龙岗有一名士,自比管仲、乐毅,吾欲见之,求安邦定国之策耳,然无幸得见。”

   那人笑道,说:“吾乃孔明之友博陵崔钧崔州平也。”

   刘备闻言,连忙行礼,说:“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

   两人来到树林中一处的石头上落座,关羽、张飞就站在刘备身侧。

   崔钧本是博陵安平人,是太尉崔烈之次子,少结英豪,为西河太守。后来父亲崔烈被董卓所害,便与袁绍一同起兵山东,讨伐董卓。讨董结束后,他看天下大乱,便无心仕途,游历荆襄之地,与诸葛亮等人交好。

   只听崔钧对刘备笑道:“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显然,崔钧并不看好刘备,毕竟他的地盘实在是太小了。说是顺天者逸,其实已经是在嘲讽刘备不自量力了。

   刘备假装没有听懂崔钧的话,反而说:“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

   崔钧暗暗高看了刘备一眼,笑道:“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

   刘备面色不变,说:“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

   “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崔钧说完,便作揖而去,显然他虽然高看刘备,但并没有出仕的打算了。张飞心中不岔,不自觉说出口:“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

   刘备淡淡道:“此亦隐者之言也。”

   三人回到新野,过了数日,刘备留在南阳的人回报说诸葛亮已经回来。刘备闻言,马上起身,让关羽、张飞骑马跟随。张飞不解,问:“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显然,他是没有多少耐心的人,只听刘备说:“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寒风凛冽,有大雪下落南阳。张飞劝刘备等天气好了再去找诸葛亮,刘备说:“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张飞撇嘴,回应道:“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他却也没想到,这一句乌鸦嘴还真的灵验了。

   只见刘备来到一处酒馆内,遇见两人作歌,一人白面长须,一人清奇古貌。他不自觉生起了结交之心,问了名字。却说白面长须者是颍川石韬石广元,清奇古貌则是汝南孟建孟公威。

   刘备连忙说:“某乃刘备也。欲访诸葛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

   石韬谢拒:“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风雪停歇,刘备便告辞两人,骑着马去卧龙岗,敲门问童子:“先生今日在庄否?”

   童子回答:“现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跟随童子入中门,只见门上写有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他看的心思入神,又听一吟咏之声,只道是草堂之上,一个少年正在唱歌:“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刘备听完,暗暗惊诧诸葛亮的年轻,上草堂行礼道:“备久慕孔明先生,无缘拜会。此前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

   那少年慌忙回答:“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原来是认错人了,刘备不由问道:“卧龙今在家否?”

   “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何处闲游?”

   “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刘备叹了口气,说:“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

   只见诸葛均招待刘备,刘备问向他,说:“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

   诸葛均摇了摇头,说:“不知。”

   只见张飞催促道:“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

   刘备斥责张飞的无礼,只听诸葛均说道:“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