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六百二十一章 赳赳老秦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日日生 2059 2024-05-30 14:29

  东京汴梁,蔡京府上,老臣蔡京捧着一纸任状,沉默良久。

   当初交好童贯,在道君皇帝面前进美言,得了一个学士承旨。

   从那之后,风云际会的大宋朝堂,再也无法避开蔡京这个名字。

   宰执天下六年间,蔡京一举整改了司马光等人党争留下的烂摊子,重塑大宋经济。

   老相公王安石到死也改不了的新政,被他从中稍加改动,便行诸于世。

   士林所望,君王青睐,前途无量。

   如今这个任状,却早以没有了当初的激荡心情,蔡京叹了口气,嘱咐老都管将它收了起来。

   赵佶要的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丰亨豫大。那杨霖呢,杨霖要什么,老夫可以给他带来什么?

   他们可以给自己的,都是权势,在庙堂之上,掌控天下的权势。

   权势这东西,一旦染上了,是戒不掉的。蔡京叹了口气,站起身子来,往书斋走去。

   老头一边走,一边从扬州的湖畔开始回忆,杨霖这小子,到底想要什么。

   结好宦官,高中状元,修建艮岳,掌市舶司,四处行贿...他要的是权钱?

   败讯传来,满堂文武噤声,独自入宫揽罪;灭西夏、纳大理、收吐蕃、复幽燕;取直运河,开挖河渠,筑城天津,惠及河北;推广新政,精简官员,增强武备...

   难道你想要一个真正的盛世么,杨文渊要是有这个执念,还有重用老夫的勇气,那倒真的不是难事。

   在秦陇省,杨霖第一次见识到自己的声望,远胜其他地方。

   这还要得益于当初童贯在秦陇横征暴敛,横山一带累死饿死冻死了十万民夫,是杨霖将他们救了回来。

   一听说是少宰杨霖到了,各地父老夹道欢迎,杨霖随意询问一些新政的事,比如说差役的工钱,土地的丈量,都是按照新政实施的,这才放下心来。

   秦陇如此省心,大大出乎杨霖的预料,他本以为这里是将门世家的大本营,几大家族坐拥无数的良田,岂肯轻易服软。

   但是杨霖低估了大宋百十年来,对武人的压制,没有了西夏的西军将门,时刻担忧鸟尽弓藏的命运,所以危机意识很强,轻易不肯给朝廷一点把柄,所以最为配合。

   折家的前车之鉴就在面前,没人想要背井离乡,去密州做一个富家翁。

   而他们就是秦陇大地是真正的地头蛇,这些人都乖乖听话了,剩下的小士绅,岂敢不服管。

   咸阳城郊,杨霖在一个小河畔驻马,几个官员在地上围坐。

   侍卫们张罗着一些吃食,就近的山泉中打来清水,埋锅造饭。

   杨霖指着周围的拢亩,道:“秦陇地广人稀,男少女多,缺少劳力。不如和江南商户学习,引进新式纺车,便是家中守寡的妇人,也能赚不少钱。”

   种师中不以为然地道:“妇人抛头露面,总归是不好。”

   其他官员,却没有这个顾虑,他们都是秦人,知道此地的情况。

   若是真的引进纺车,让劳力们可以安心在田地里耕作,是一件好事。

   秦陇不少的良田,都荒废着呢,尤其是河西的沃土,着实可惜。

   杨霖心中暗道,这种师中,不适合在地方任职,干脆调到云内和姚平仲守长城去算了。

   他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讲了起来,不过是江南的作坊内,新式纺车的厉害。

   这让秦陇官员十分上心,如今商道通了,若是有大量的布匹,不愁没有买家。

   西域的商人,还有蒙古的马贩子,对布匹的需求是个无底洞。

   杨霖激动地站起身来,指着水草丰美的河畔,道:“秦陇是一个好地方,我让张安专门疏通了河渠,还准备整修道路。朝中政策你们不用担心,只需好好为政,造福一方。你我精诚一心,我有信心十年内,让这满目疮痍饱经战乱的土地,恢复盛唐景象。”

   在场的秦人无不面带喜色,杨少宰说话,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很多不敢想象的政策,都在他的手上实现,这是个不被陈旧规矩束缚的人。

   京兆府的种洌起身,笑道:“朝廷如此厚待,少宰尽可放心。俺们秦人是最不怵变法的。当年商公变法,便是从秦地开始,推广新政,在俺们秦人这里没有障碍。”

   杨霖大喜,心情畅快起来,本以为是老大难问题,没想到竟然最为顺利,比天子脚下的郑州府强多了。

   很快,随行的侍卫就做好了饭菜,在场的都是上过战场的人,也没有几个嫌弃地,秦陇数得上的几个大官,就在这乡野河畔,聚而饮宴,畅谈未来,各抒己见。

   杨霖认真听着每一个官吏的意见,慢慢这些人是真的想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百年苦难之后,依然不改秦人对这片热土的厚爱。

   与京畿省略显浮华不同,此地的官场,流露着一股简单朴实的作风。一刀一枪,父兄热血,换来的安宁和平,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珍惜。

   杨霖十分庆幸,自己提前赶走了折家这种害群之马,没有了他们,秦陇一省的风气让人耳目一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