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元末之争霸天下

第436章 三本书

元末之争霸天下 断诀 2027 2024-05-30 14:30

  第439章:三本书

   不得不说摊丁入亩确实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政策,只要有这项政策存在,往后朱子明的财政收入保底也有三成。

   不过摊丁入亩政策引起的地方骚动还需要平复,故而很快就有关于官员、生员以及地方仕绅的优待政策出来了。

   吴国公府首先从名誉上高度赞扬了广大官员、生员及进步仕绅家庭对于摊丁入亩政策的配合,称没有他们的配合就不会有吴国公府的摊丁入亩政策的施行。

   其次在经济利益上对配合的广大仕绅进行优待。

   利用吴国公府官商在棉花、钢铁、食盐、煤炭、粮食等方面的垄断地位,将此类大宗商品的分销权进一步下放到乡村仕绅地主的手里,建立了一个类似后世的供销社体系。

   这个体系一共分为四级,第一级是吴国公府下辖工厂和大部分官商家族的生产端,第二级则是一些专门负责大片区销售的大官商家族,比如淮西、淮东、江南第一片区、第二片区、第三片区等等。

   第三级分发到以府为单位的地方上普通商家手里,第四级才是分发到县乡一级的供销社,最后再销售到普通老百姓的手中。

   总共四级,一层一层的架构,很好的完成了吴国公府的商品销售任务,也为吴国公府创造了大量的商业税税收。

   就整个十二月份,商业税从原先十月十一月的四五十万贯,一下就暴涨至了一百多万贯。

   另外算上棉花、食盐、钢铁、粮食和煤炭等大宗商品销售赚取的大量利润,每个月从商业活动中获得的收益将近两百万贯,简直吓得死个人!

   并且按照户朝预计随着地方经济和生产的复苏,每月获得商业收益还将持续不断的稳步上升,未来将达到一个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的高度。

   商业税的大获成功也让众人看到了工商业蕴含的强大潜力,其所创造的价值一点也不比传统农业创造的差多少。

   重点是商业税每个月都有,基本上月月都有进账,相比较将近一年一收的夏税和商税,真的太有安全感了!

   现在再也没有人敢质疑朱子明建立的商业贸易司不符合制度了,或者认为区区商贾低贱之事不值得用一个部门专门去进行管理。

   事实胜于雄辩,当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再多的雄辩也都变成了狡辩,毫无意义!

   同时,李善长、刘元礼、邬启霖等人也积极从吴国公府的工商业实践中汲取有关于古代经济学的营养,不断补充和完善到他们的新儒学着作之中。

   新儒学着作除了发展王阳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重要观点,汲取最多的就是吴国公府在经济活动和工商农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超出该时代文人理解范畴之外的东西。

   李、刘、邬三人成功的从中归纳总结出了不少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并用以解释吴国公府目前各种不同寻常的状态。

   三人受到朱子明的委托发展新儒学以来,历时已有三年之久,三年磨一剑,终归是有所成就的,各自也都将自己的着作拿了出来。

   当着作被拿出来后,朱子明第一时间就要来了原版进行研读。

   李善长写了一本《工业生产论》,主要详细描述了吴国公府的一系列工业生产实践活动,还创造性的提出了“工业强国”的概念,认为古今王朝之强盛,工业制造的强弱永远都是第一指标!

   是的,李善长选择了把工业生产的重要性放在首位,并没有按照大家所理解的那般认为农业生产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第一指标。

   这绝不是他搞错了,而是经过一系列实践,有着各项研究数据支撑得出的正确结论。

   这个结论在后世几乎人尽皆知,但在古代却无异于放了一个大炮仗,一旦把《工业生产论》放出去,绝对会引来一大批人和他打嘴炮。

   不过朱子明要得就是这个效果,道理从来都是越辩越明,真理也永远不会害怕被人质疑,所以朱子明真的很高兴,非常的高兴!

   ……

   “李先生的书写得好,写得好啊!”

   “上位谬赞了,属下才疏学浅,若非有上位点拨,只怕如今还摸不到半点门道。”

   李善长表现得很谦虚,朱子明则是摆了摆手,示意其不必如此。

   “这些全是李先生的功劳,怎么能算本公头上,本公也就偶尔提上两句,提上两句而已!”

   面对朱子明反过来的谦虚,李善长也是很懂得起,当即奉承到:

   “上位虽只有寥寥数语,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发人深省。若非上位提点,此书只怕成书不知在何时也!上位之言,亦可称得上一字千金也!”

   李善长一般不拍马屁,拍起马屁来不一般呐,把朱子明拍得舒舒服服的,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好不开心!

   也把一旁的邬启霖、刘元礼、胡惟庸等人听得是一愣一愣。

   不过胡惟庸愣神归愣神,但又从李善长手里学到了一招,暗暗在心头发誓一定要继续磨砺自己拍马屁的功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