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咸鱼,被李二赐婚高阳

第44章 这个君王,难做啊!

  太极殿。

   青铜鼎炉香烟袅袅,阵阵淡香弥漫,在偌大敞亮大殿铺开。

   浮雕龙凤的朱漆大柱擎其巨大宫宇穹盖,带着一抹激动声音从殿中传出。

   “陛下。”

   “近日河南道,河北道一带,一改往昔艳阳高照,阴云连绵,暴雨不断。”

   伫立殿中老臣缓缓半跪于地,布满皱纹的额头的舒展开来,眼眸放光望向龙座,言语欣喜颤动。

   “陛下感知天地,心通神灵。”

   “未雨绸缪,筑坝开渠,疏通河道,此番算是派上用场。”

   “老臣替百万大唐农桑子民向陛下谢恩。”

   咚咚咚。

   额头触地,司农寺老臣三次叩首,方才缓缓起身。

   话音落下,整个殿堂嘈杂沸腾一片。

   “诶~居然真的下雨了?明明先前酷暑当前,燥热难耐!”

   “是啊!陛下真是神人啊!竟能将风云变化拿捏心间,不亏是我大唐天选之人。”

   “可不是嘛!这说道下来,挽救两地子民无数,正是咱陛下仁厚浩德,为大唐积攒下来的国运气数!”

   赞不绝口纷纷指向朝堂龙座人影,权柄滔天,功绩全揽。

   有谁又能忆起当日殿上,李闲乃是第一个提及修筑河道之人?

   又有谁还能记起当日朝堂上,众臣对那个初来乍到,预测风雨的小子指指点点?

   夸赞之声浓浓入耳,端坐龙座的李世民眼中精光迸射,朗声一笑。

   这小子还真是块福宝,预言分毫不差,当真神奇!

   挽救咱大唐子民,防患未然,这份功绩,朕不能忘!

   拂过龙袖,压下朝堂嘈杂,李世民含笑出声。

   “人命关天,固然重要,可这河南道河北道可是咱大唐粟米盛产之地。”

   “司农寺,说说受灾地域,预估产量如何?”

   伫立大殿的老臣捏过朝板,看上一眼,收敛笑意,沉重出声。

   “陛下,此番子民大部幸免于难,可牲畜牛羊多半来不及转移,亦或是难以周转上山。”

   “大部粟米尚有十日便可收成,这般洪水倾覆,只怕无望了。加之暴雨不歇,只怕……只怕周遭州县亦要受到波及。”

   “老臣整理各个州县灾情禀告,预计今年收成不足一成。倘若霖雨再增添十日,周遭州县只怕不到五成。”

   嘶~

   在场朝臣倒吸一口凉气。

   一成?

   这可是两个产量极大的地域,支撑整个大唐三中有一的粟米分量!

   倘若如此,岂不是今年的大唐皇仓储粮将严重不足?

   方才还在欣然庆幸的人影,此刻再也没有多少笑意,僵住笑脸上渐渐被凝重替代。

   粮食,乃是稳定民生根基!

   倘若仓储不足,子民食不果腹,那里还有什么盛世而言?

   李世民趴俯龙座的大手渐渐攥紧,凝重脸颊浮起一缕忧色,心中不由得沉重起来。

   贞观元年,关中地带霖雨成涝,万姓嗷然,悬磬已甚。

   贞观三年,洪涝汹涌,九州成海汪洋一片,受灾百姓卖女求食,堪称人间惨剧。

   如今虽有防范,子民性命可保,可这吃食……。

   念及此处,大手挥过,鸦雀无声的朝堂响起雄浑帝音。

   “各地义仓如何?皇仓救济可否撑住。”

   司农寺老臣身形一沉,沉吟出声。

   “陛下。”

   “元年,三年,水患滔天,自此后义仓从未盈满。”

   “六年,七年水患频发,实则义仓之中仓储已所剩不多。“

   “据微臣估测,此次受灾之众,只怕义仓完全不足,将会从皇仓分担。”

   呼~

   整个朝堂听闻此话,心神为之一震。

   泱泱大唐,难不成要在一灾之后,处于无粮恐慌之中?

   八年励精图治,辛勤耕耘,难不成初显盛世的大唐,要再度被打回原形?

   一团阴云萦绕朝堂,群臣眉头紧锁,面显愁容。

   踏踏踏。

   沉稳脚步踏过殿上绒毯,伫立殿中。

   李靖面朝龙座,恭敬拱手。

   “陛下,灾情严重,国中粮储不足,此去离粟米收成尚有些时日。”

   “微臣请柬,吐谷浑……征伐推迟。”

   话音刚落,一声暴躁呼喝彻响朝堂。

   “不可!”

   尉迟恭呼扇着武服官袍,匆行上殿,扫向并肩的李靖,瓮声瓮气的话语吐露出来。

   “吐谷浑一族本就狼子野心,屡屡进犯边关,视我大唐兵威如同摆设!”

   “今年更是变本加厉,侵扰边关愈加频繁。倘若任其而为,定会助长嚣张气焰,更会让吐蕃诸国蠢蠢欲动。此番下去,咱们边关子民如何看待我大唐朝堂?”

   “虽北方灾情在即,可毕竟囤积粮食持平,就算搬空皇仓也亦可在来年补给。可战事呢?边关那些惨遭荼害的子民呢?他们能熬住这半年时辰?”

   “盘算起来,大唐四年从未大举兴兵,屠灭东突厥余威渐消,又有何人能保证周遭诸国不会在水灾国难之时,趁虚而入?”

   跨前一步,尉迟恭抱拳推前,全力谏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