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七百一十九章 上官仪的疑惑

大唐第一败家子 烟雨织轻愁 2171 2024-05-30 14:31

  正月初一之后,各地仍然没有开工。一直过去了正月初六,才开始开工。

   到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又热闹了一回。

   当初都在吃元宵和放花灯,热闹无比。

   当然了,这元宵,是各行政省,自己掏钱无偿发放的。

   如果不是无偿发放的话,是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一起吃元宵的。

   毕竟,不同的民族之间,饮食差异还是很大的。

   不过,既然现在无偿发放元宵,那当然是不吃白不吃了。

   再者说,元宵甜甜滑滑的,十分可口,让他们吃了之后,也直竖大拇指。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元宵本来有好多灯谜活动的。

   但是这个活动,各地基本上很少能够开展起来。

   纵然开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几个人参与。

   没办法,毕竟,那些原住民和东斯拉夫人,汉语水平还是有限的很。

   猜谜语方面,真的不在行。

   占据人数绝大多数的原住民和东斯拉夫人参与不进来,这个活动,肯定就热闹不到哪儿去。

   不过,现在学生已经开学。

   他们正在学习汉语。

   就算是那些东斯拉夫人和原住民,每日也在或主动或被动的在学习汉语。

   到明年,这种情况,估计就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将会越来越显着。

   元宵节之后,各项工程,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因为人口的急剧增长,对于矿产的开发速度,也大大加快。

   像是铁矿、铜矿等等金属的开采量,也在逐步提升。

   华夏国的现代机械的产量,也在逐步提升。

   而随着现代化机械的增加,建设的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强。

   这个过程,真的是相辅相成得。

   而华夏国的建设速度,或者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

   当然了,华夏国之所以能够拥有这种恐怖的发展速度。

   首先是因为中华商行这十几二十年的积累,积攒了庞大的物资。

   其次,三大世家的几百年积累下来的物资,他们建设的城池,可都落到华夏国手里了。

   到目前为止,华夏国和大唐之间,仍然保持者密切的商业关系。

   大唐对华夏国的支持,是无比巨大的。

   而现在,华夏国正在同东罗马帝国,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商业伙伴关系。

   华夏国将他们的粮食,还有一些商品,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东罗马帝国。

   从他们哪里换取来大量的矿产。

   而除了矿产之外,同时还有大量的人工。

   同时,可不仅仅是东罗马帝国。

   当时东罗马附近的好多国家,都在从华夏国收购粮食。

   因为目前来说,整个欧洲都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到处都缺少粮食。

   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换取到大量的物资。

   不过,对那些国家来说,能够换取到粮食,他们已经十分满足了。

   因为长时间缺乏粮食的话,可能会造成国内的动乱。

   而有了粮食之后,这种动乱,就会被大大缓解,削减于无形。

   正因为有着这么多的外部支持,和他们自己的内部积蓄,华夏国的建设,速度才会这么迅速。

   前后只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足以能够跟得上其他国家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

   而华夏国的文化教育,也并没有被快速发展拉下。

   用华夏国皇上的话来说,现在华夏国是两条腿走路。

   而华夏国的文武百官,对于他们的皇上的英明神武,更是有了全新的认知。

   这些文武百官,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都是唐人。

   他们饱读诗书,饱读史书。

   他们十分了解一个朝代的构架和发展。

   但是像华夏国发展这么快,这样的官僚体系和律法,和以前的朝代,似是而非,大相径庭。

   他们完全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多走好多弯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好多事情,都是只有不断的尝试之后,才知道那种办法是正确的,那种办法是错误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皇上慧眼如炬。

   在他们要走弯路的时候,只需要随口提点一下,就能让他们免去尝试,走上正确的道路。

   皇上一个人的见识,能够力压他们文武百官。

   这让他们,对皇上愈加的敬畏如神明。

   而其实李愔自己心里最清楚。

   对那些文武百官来说,他们自然是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但是对李愔来说,他可是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在后世,好多城市的发展,比他们的速度,要更加的迅速和快捷。

   他们的发展之中,也经历了大量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走过无数的弯路。

   而他们走的弯路,现在就都成为李愔的借鉴。

   李愔是站在后世之发展的肩膀上的,见识自然是高的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