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疆域越来越大,请问所需的官员在哪里?
我想说,这就是盛世危机吗?
那么大块的疆域,却让他们本地人自治。
根据我调查,西部那边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独立王国。
我们的人进去遭受很大的排挤,我就是其中之一。
故此我特意回来,请求一个完美的答复。”祁高伟面带微笑说着。
上方右边是内阁天团,左边则是文帝。
下方不仅有着记者团,还有从各地调过来参议的文官。
每到秋季的时候,各地官员不仅要上缴税收、还要前往中枢取经。
将所有的天才聚在一起,必定是有着一定的收获。
“官员缺乏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解决的路上。
毕竟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问题,而是长久的问题。
根据刘宰相的话,我们在无法招收足够的官员、那么就同化他们的官员。
既然各个自治州出现这个问题,我们就以此为议论核心!”宰相詹锦程答道。
“现在民众随便做点生意,都能够过得富足。
像是我们官署提供的薪资和福利,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
不过中老年人挺喜欢做官,一边养老、一边赚取名望。
我们还要以年轻人的追求为核心,大家一同议论!”文帝裴承补充一点。
自从权力被约束之后,当官的热情并不是很高。
即使可以称帝,也只是小改变。
因为帝国还在缔造的初期阶段,大量的政务压得官员有些喘不过气。
年轻人都不怎么喜欢被约束,所以当官就是空想一下。
“你好像就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吧?”陈圆圆询问着刘江。
“还有其他的问题,我已经无法解决了。
毕竟我不是神的存在,只是一个普通人。
能解决的事情我都解决了,不能解决的只能培养解决的人。
你说这种议政与问政环节如何?”刘江询问着陈圆圆。
既有民间的媒体、又有各地官员的代表,还有着代表帝国中枢的内阁与帝皇。
民间媒体都是民众投票选出来的,他们为了热点、必然会追问重要的事情。
各地的基层官员也是民众票选,但他们是经过组织部筛选而出。
不管议论什么问题、是否解决,全部都是要公示公开。
作为帝国的掌权者,如果不解决好这个环节、那你很快就会下台。
也算是对于高级官员的考核,没有类目、只有现实社会四个字。
“当然可以呀!
全国民众都在关心这第一届议政与问政环节,都想要了解一下帝国。
到底有什么隐患、有什么问题,然后那些掌权者如何解决。
如果内阁有谁表现突出,还能够晋升一下帝位。”陈圆圆笑了笑。
上面与下面还在议论之前的话题,双方都是有着自己的主观。
祁高伟代表着各地的文官,与内阁高层博弈。
文帝裴承坐在一旁认真听着,另外一位还要负责海外的事情。
国内是秋季问政,海外乃是冬季问政、那个时期提前一个月放假。
“你们难道都忘记了,非我族其心必异?
还是说你们自认为是太平盛世,所以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只知道做事情,不把问题解决、我一定不会睡着。
现在天下就在手掌心,可我们就是无法真正拥有。
我建议强制性培养官员,为我们守住海外的疆土。
同时采取内外官员兑换,外族官员治内、本族官员治外。”祁高伟再次说道。
“这个方法倒是不错!”裴承首先肯定着。
外族官员在国内的话,那么还是非常的好掌控。
本族官员在海外之地,虽说有些辛苦、但可以保证海外之地的安定。
“你这种强制性的举动,必定会遭受文官们的反对。
说不准,很多人都会选择辞官!”詹锦程反驳着。
“不服从安排的官员,留着又有何用!
我认为!官场上要执行着军队的纪律,我们要打造铁一般的队伍!
执行力是第一位!来到这里,就是服从安排、听从指挥。
如果连上级指定的政令都不去执行,那么官署的威严何在?”祁高伟义正言辞回应。
詹锦程陷入了沉默中,没想到祁高伟这个小年轻这么厉害。
事实上没人愿意当官了,这么逼下去、官员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我们是真的不愿意前往海外之地执政!”几个地方代表官员发言。
海外之地不仅是遥远的距离,而且还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许多人都想着呆在家里、或者呆在国内,都喜欢家国的气氛。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没有人心甘情愿流浪。
内阁众人不由望向对面的文帝裴承,自己们已经感到很是为难。
“我认为!是时候发起大移民的号召!
现在国内不是有些许多村子开始荒废吗?
这些地方都是原先民众逃难所选的桃花源,地处荒僻、土地贫瘠、开发价值不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