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斗之千古一帝

第102章 枢密院

乱斗之千古一帝 天下无谢s 2168 2024-05-30 14:31

  交代好各部门事情之后,朱由检像是逃跑一样、火速离开了皇宫。

   每个部门都是缺钱的状态,朱由检又不是摇钱树、只能缓一缓。

   明朝一开始是大都督府、接着改为枢密院、再接着改回来。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变成了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有细分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

   简单来说消弱了军人的权力,提升了文人的兵部权力。

   致使明朝文武关系,朝着以文制武的方向变化着。

   直至后面兵部干涉着前线指挥,文人想怎么操盘就怎么操盘。

   这种的变化,其实是皇帝的软弱无能象征。

   什么意思?就是担心武人独大、皇帝无法驾驭,所以让文官帮忙镇压下。

   当然其中肯定有文官嚼舌头根子,才导致皇帝亲文人、远武人。

   跟在皇帝身边吃香喝辣,不在皇帝身边、就是驻守边疆、无人问津。

   朱由检作为有巨大野心的皇帝,自信能够驾驭天下兵马。

   虽说是重建枢密院,但朱由检是有着自己的思路去建立。

   完完全全武人的地方,不需要任何门外汉进来。

   确保前线指挥无误、后勤跟上,能够一鼓作气。

   朱由检坐在主座上,下方皆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各军将领。

   一些作战勇猛的小将,一样被朱由检邀请而来。

   下方的将士们有些激动,从未想过自己们会和文官们平起平坐。

   “诸位将领!朕在此先行谢过诸位!”朱由检向着诸位将领抱拳施礼。

   “某将!不敢!”众将领纷纷从座椅上走下来,彼此单膝下跪。

   朱由检示意众人坐下,自己的不对就是不对。

   “没有诸位奋战前线,就没有朕的今天!

   以前是朕的疏忽、是朕的过错,没有体谅到诸位将领在前线的辛酸!

   你们不要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这是你们应得的荣耀。

   从今往后、朕与你们并肩作战,打出大汉王朝的天威!”朱由检郑重的说道。

   将士们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皇帝总算是明白俺们的痛苦了。

   参军有多么的苦就不说了,关键还要赌上自己的性命作战。

   军人们可谓是卖命的工作,每天吃的都是断头饭。

   而那帮文官整天嘴遁治国,动不动求皇帝打死。

   人比人可谓是气死人,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的。

   毕竟谁都不可能像文官那么不要脸、没下限,靠着忽悠功夫升官发财。

   作为军人脸面与尊严比生命还要重要,宁愿死、也不愿苟活。

   朱由检看着落泪的那些老将,自己一样控不住眼泪。

   其它的皇帝不懂武人的辛苦,乃是他们本身是废物的存在。

   身边跟着一大群废物文官,自己能够好到哪里去。

   朱由检内心永远记住一句话,军权等于君权、没有军权、自己就是摆设!

   宁可失去整个文官,也不可能失去武官。

   从古至今、打下天下的不是文官而是武将,治理天下的不是文官也是武将!

   只是后世子孙变得弱鸡起来,开始亲文官、远武将。

   永远都不能够让军人寒心,否则整个天下你将无法拥有。

   朱由检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皇帝一个个都不知道这个道理。

   难不成真的被盛世太平的表象所欺骗,自认为天下无需一兵一卒。

   实际上就算是没有了敌人,文官依旧是皇帝最大的对手。

   只要军权在手中的话,皇帝就拥有着掀桌子的能力、文官也不敢太过于放肆。

   好比说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那帮文官敢和朱元璋硬钢吗?不敢!

   就连朱棣都不敢提前造反,硬是等到朱元璋挂掉之后。

   其中的因素就是,朱元璋掌握着天下军权、谁造反都没用!

   朱允炆这个弱鸡上位,真真实实出淤泥而全染。

   一个身边全是弱鸡书生的皇帝,对比一个身边全是武将的皇帝。

   不用想就知道谁胜谁败,除非那个武将皇帝是扶苏的性子。

   “诸将!朕不许你们哭!都给朕把眼泪擦掉!”朱由检擦干眼睛,命令着下方诸将。

   “万岁!末将!末将!在此谢过万岁的厚爱!”孙承宗带着武将们右手捶打在胸口上,既然是汉朝、就要施汉朝的军礼。

   朱由检背对着诸位将领,看着他们年迈的姿态、自己是真的很痛心的。

   英雄迟暮、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帝国到底该怎么走下去。

   “都不许哭了!朕不再是重前的朕了,朕不仅要组建枢密院、更是要御驾亲征!

   大汉不能继续等待下去,朕知道朕的浩劫来了!

   那帮老老实实退隐的文官,实际上给朕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他们想要报复朕,光靠他们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那么唯有。。

   引清军入京,这是他们除掉朕的机会!”朱由检说起了正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