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斗之千古一帝

第160章 治理黄河

乱斗之千古一帝 天下无谢s 2157 2024-05-30 14:31

  没等赵正追上来,刘江带着宋献策等人走到了黄河地带。

   宋献策不由回过头,被皇帝追杀的感觉、别提有多么的爽了。

   果然还是刘江最不怕死,心中最没有皇帝的人。

   皇帝在刘江的眼前,估计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明明赵正已经控制了长安的各项开支,结果下一秒变成赤字。

   根本原因就是刘江的总体布局,将未来的设施一次性搞定。

   并且追求着工匠的精神,质量方面可是严格把关、价格往死里提高。

   赵正根本想不通,为什么刘江那么喜欢建立公共场所。

   接着还有什么狗屁的垃圾回收站、焚烧站,这垃圾有必要这么认真吗?

   最后竟然建立一座座公园,完全是浪费长安城的宝贵土地。

   可惜赵正找不到刘江,知道这小子绝对避难去了。

   虽说这些会增加很大很大的财政开支,但赵正知道刘江不做亏本的买卖。

   现阶段赵正只是想要找刘江出气,让自己承担这么大的负债。

   长安就算是不用大规模的建设,光是城市的规模一样秒杀了其它的城市。

   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去装修、去美化、去细化,赵正自认为自己是个节约的人。

   不像是刘江那么喜欢铺张浪费,什么东西只用最贵(最好)的。

   “你担心什么!我不是给他拉了一大群冤大头,能够扛起朝廷负债。

   更何况这些设施都有着劵,朝廷不需要承担太多。”刘江向着宋献策解释着。

   宋献策满头黑线,刘江无疑是掏空未来朝廷的税收。

   欠下的钱肯定要换上,要是未来没有足够高的税收、整个信用体系都会垮塌。

   对于刘江的自信,宋献策是无法找到形容的词语。

   反正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赵正要找的人又不是自己。

   “大人!可眼前的黄河怎么治理?”宋献策看着远方的黄河。

   刘江摇摇头,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办法。

   主要是科技力量没有跟上,单靠人力还是远远不行的。

   但你不做又不行,做了可能受益很小,只能靠着世世代代去完成。

   刘江目光望向后方的老头子们,这些人都是专修地文、水文的人。

   老头们见到刘江的目光,也是缓缓向前走来。

   “老朽还是认为,多种树就可以有效改善黄河的问题。

   毕竟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黄河一带已经被过度的开荒。”马宇率先开口。

   刘江面无表情,种树的提议谁都是知道的。

   可是怎么种树才是重中之重,现阶段种树大能还是很少。

   众老头立刻交流起来,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刘江则是带着宋献策在河道走动着,解决黄河的问题、不仅是给赵正的答卷、更是给后世子孙的目标。

   愚公移山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任何事情都害怕两个字——坚持。

   所有的小小成就,乘以一年的365天、那就非常的可怕了。

   “知道我为什么要治理黄河吗?”刘江询问着身旁的宋献策。

   宋献策知道刘江是在铺张浪费,但自己不可能直接这么说明。

   刘江的所作所为必定有着他的道理,许多人都是看不懂。

   “臣愚钝!不知其意!”宋献策也不会联想到造福后世子孙。

   所有的执政者的意志,始终都会败在四个字——人亡政息。

   刘江只要还在的一天,黄河必定得到治理、一旦刘江不在了。。

   “眼前的天灾并不是老天爷给予的,而是大自然的自我调节。

   人们破坏了大自然,必定会遭受大自然的反击。

   只要不是过度的破坏,大自然始终都能够恢复原有的模样。

   可是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是随之增多,直至过度开荒。

   看似我们已经开荒成功了,实际上现在的报复才刚刚开始。”刘江叹了一口气。

   本来是看不懂天灾人祸的景象,刘江一直生活在美好的圈子中。

   如同住在皇宫中的皇帝,对于外界的事情、只是听说、不曾见过。

   你可能会说皇帝为什么不走出去?

   怎么走出去?光是政务就一大堆,接着还有军务、并且还要和文官斗智斗勇。

   处理杂七杂八的事情,导致了皇帝其实没啥休息的时间。

   刘江虽说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但必须要亲自去赴宴。

   明朝的内阁虽说很好,但皇帝也是人、也懂得贪图享乐。

   “拯救自然就是战胜天灾的唯一办法?”宋献策有些惊讶。

   “并不是!天灾始终都会降临,但人破坏力度越大、天灾的威力也是越大。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人与自然共处。”刘江带着宋献策走回去。

   刘江知道小冰河时期还要持续很长时间,所有明末穿越者都要防范这一点。

   更改农作物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收益并不是很大。

   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那么必须要正视大自然的力量、进一步的限制开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