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王莽的皇帝成长计划

第258章 匈奴人再次进贡

  草原的隆冬依旧刮着西北风。

   大单于的军帐内,小羽正在看着信件。

   “大单于,汉朝皇帝驾崩了啊!”使者小羽笑道。

   “好吧!马上进攻汉朝啊!”大单于慷慨激昂道。

   “但是,太皇太后已经让王莽官复原职了。现在的大司马又是王莽了。”

   “啊!这样的话,现在大汉朝的皇帝是谁呢?据本单于所知,刘欣没有子嗣啊!”

   “是他的堂弟刘箕子。也就是中山王!”

   “那个孩童啊!如果不是王莽辅佐他。孤早就可以进攻长安了啊!”大单于气愤地说,同时握紧了拳头,敲击着桌子。

   “那这么说的话。现在大汉的太后是赵飞燕了啊!”

   “不是啊!赵飞燕已经被王莽逼死了。王莽现在还禁止刘箕子的母亲卫太后进京。”小羽笑道。

   大单于饮着桌子上的马奶酒,低声说:“看来这个王莽是决定篡权了啊!刻意离间刘箕子和他的母家啊!王莽早就对汉室死心了啊!咱们也可以趁机渔利啊!你可以私下里和王莽沟通,让其投降咱们匈奴。咱们匈奴可以让他做皇帝!”

   “大单于,咱们不用这么做。王莽此人心高气傲,如若这么做。他肯定不会同意的。咱们现在需要的是离间王莽和刘箕子啊!刘箕子对王莽不准他母家进京的事情,心有余悸。只要咱们派人进贡,刻意给王莽一份厚礼。而且去找王莽的使者,衣着需要非常光鲜……”

   “妙计啊!如此一来,王莽与刘箕子势必分裂啊!”

   再说汉朝那边,刘箕子的登基大典举行了。

   王莽拿来了斩蛇剑,说:“陛下,请接斩蛇剑!”

   王莽想起了当年的中山王:

   中山王此时也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他躺在中山国国都信都的王宫内,整个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脸上如同白纸一般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王莽啊!你能来探望寡人,寡人很高兴啊!然而,寡人知道自己就要死了啊!咱们汉家的帝王命都不长啊!除了孝武皇帝,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是长寿的啊!希望你能够好好照顾寡人的儿子啊!寡人的儿子刘箕子是寡人最放心不下的人啊!”

   此时,中山王后卫莲儿也在。

   “大王,不要说这些灰心丧气的话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啊!你的病会好起来的啊!别伤心啊!”

   卫莲儿垂泪凝望着中山王殿下,心想:可怜啊!臣妾就要做寡妇了啊!

   “可惜啊!寡人不能和你白头到老了啊!如果有;来世,寡人希望你能够和寡人白头偕老!咱们可以含饴弄孙!”

   话音刚落,中山王刘兴头一歪,便撒手人寰了。

   卫莲儿哭得凄凄惨惨的,乌鸦从窗外飞过,发出:“嘎嘎”的声音。

   “大王啊!你怎么就去了呢?”

   王莽的眼前变得朦胧了。他心想:您的儿子才两岁啊!咱们大汉还需要您啊!为啥你就走了呢?

   或许很多人觉得中山王刘兴的死,其实不算什么大事!从长远来看,中山王刘兴的死,使得大汉没有了年长的藩王。这就为后面大汉帝国绝嗣埋下了隐患。

   “新都侯大人啊!如今大王去了。希望你能保本宫的儿子登基啊!本宫的儿子要做中山王!”

   “没问题。王后!”

   王莽斩钉截铁地说。

   卫莲儿用洁白的手帕拭了拭眼泪,心想:如今,我能够信任的人只有王莽你了啊!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才好啊!如今陛下初登皇位,对咱们中山国势必是打压。咱们孤儿寡母可以活下去,已经是万幸了啊!

   “娘娘。臣王莽一定万死不辞。保世子大人登基!”

   刘箕子望着王莽,想起了以前的事情: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

   冯太后此时正在信都拉着三岁的中山王刘箕子在花园游玩。

   “大王啊!你觉得这个小黑狗可爱吗?”

   冯媛的脸上早已经布满了皱纹,她的头发早已经是白发苍苍了。她虽然身着赤红色的裙子,但是依旧掩盖不住她那苍老的面容!

   两只小黑狗在草坪上打架。

   突然,汉军士兵闯了进来。

   “大胆。谁让你们进来的?你们都是中山国的兵啊?要造反吗?”

   冯媛斥责士兵们道。

   “哈哈……呵呵呵……冯太后啊!你就省省吧!不要再在这里发号施令了啊!你已经要被逮捕了啊!”

   冯太王太后定睛一看,这个人就是国丈傅晏。

   “傅晏,你还有没有王法了啊?咱们大汉是法治国家啊!你可以随便逮捕太王太后吗?哀家可是中山国的太王太后啊!”

   傅晏笑道:“有啊!有人举报你们中山国谋反。现在证据确凿。”

   他随后拿出了圣旨,念道:“奉大汉帝国皇帝陛下令,逮捕中山国太王太后冯氏。”

   “傅晏,你有什么证据抓哀家啊?你说哀家谋反了?你有证据吗?”

   冯太后瞪着傅晏,脸上的皱纹显得更加明显了!

   “哈哈……有啊!微臣在中山国的武器库里面搜索出了许多兵甲,而且是从匈奴购买的啊!这样的罪证,还不足以逮捕你吗?冯太王太后,跟咱们走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