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错把永乐皇帝当亲爹

第102章 徐景昌要倒霉了

  杨渤还处于陆林是陛下的父亲的震撼中,久久回不过神来。

   怎么可能,他为官数十年,从未听说陛下在民间还有私生子。

   难怪那个陆林忽然就冒头了,晋升速度还如此之快,还能在死人堆里把裴伯耆跟陈天平找出来。

   原来一切都在陛下的算计之中,他不是输给了陆林,是输给了陛下。

   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些完完全全是陆林凭自己本事做到的,跟朱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相反的,若非陆林,朱棣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被杨渤跟胡氏联手欺瞒。

   说起来,还是朱棣沾了陆林的光。

   “朕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就在杨渤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朱棣忽然发话了。

   这让杨渤抓到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赶紧爬起来,跪直了:“臣多谢陛下。”

   朱棣没有着急说话,而是缓缓走到他跟前,蹲下,盯着他的眼睛,严肃的问道。

   “你告诉朕,是谁告诉你陆林讨论过胡氏一事的?”

   杨渤闻言,猛地一愣,脸上布满惊骇之情。

   脑子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对啊,他当初为什么会去刁难陆林?不就是受了那人的蛊惑吗?

   原来,他自以为是的精心策划,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裳,成了别人的刀,一把对付陆林的刀。

   “是徐国公。”杨渤毫不犹豫的出卖了徐景昌。

   这可不能怪他,是徐景昌先利用他的。

   “徐景昌?”朱棣闻言,默默的站了起来:“徐景昌。”

   又是徐景昌。

   好啊。

   好得很。

   朱棣缓慢的走回他的龙椅上,朝这旁边的内侍摆摆手,内侍立刻会意,招呼了两名亲卫将杨渤拖了下去。

   “陛下,陛下,臣说的都是实话啊,陛下。”

   “陛下饶命啊陛下。”

   杨渤眼看着自己被拖走,奋起最后一丝力气,拼命哭喊。

   但是根本没有用,朱棣甚至都没转身看他一眼。

   恰好礼部尚书跟锦衣卫指挥使前来听旨,一看这阵仗,礼部尚书吓得腿都软了,险些栽倒在地。

   礼部尚书惶恐不安,一进来就匍匐的跪倒在地。

   “陛、陛下!”

   他自己挑选的人,结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若是陛下要问罪,他这个礼部尚书也要连坐。

   朱棣倒是没有为难他,而是看向锦衣卫指挥使,冰冷下令。

   “杨渤,欺君罔上,贪赃枉法,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回京。”

   “臣遵旨。”

   指挥使得令,却并未离开。

   他清楚,陛下找他肯定还有别的事情。

   果不其然,朱棣看向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有失察之罪,罚俸一年。”

   礼部尚书一听才罚俸一年,这才松了一口气,惊慌不已的抓着衣角擦额头上的汗。

   “臣领旨,谢陛下不杀之恩。”

   “出去吧。”

   礼部尚书捡回一条小命,哪里还敢多话,忙不迭的滚了出去。

   等他走了,朱棣这才看向锦衣卫指挥使。

   “大明朝,从内阁首辅开始,逐一盘查,凡是弄虚作假,贪赃枉法,触犯大明律者,统统给朕报上来。”

   “臣遵旨。”

   指挥使得令,正准备离开,朱棣忽然叫住他。

   “查一下徐景昌,在为谁效力。”

   随即又补充了一句:“此事需秘密进行,不可向外人透露半句。”

   指挥使闻言愣了一下,陛下这个要求,倒是有些出乎他所料,但依旧没问。

   “臣遵旨。”

   锦衣卫只效忠于皇上一人,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权力极大,但风险也极大,保命的诀窍就是,少说话,多做事,永远不要好奇皇帝的命令。

   虽然不能好奇陛下为何突然要查徐景昌,但他知道,徐景昌要倒霉了。

   ……

   处置完所有人,安南国陈氏跟胡氏的纠葛才慢慢的传开。

   故事虽然不新鲜,但是耸人听闻啊。

   “没想到杨侍郎胆子居然这么大,不仅勾结胡氏,竟然还敢亲自前往应天府诬陷陆县子。”

   “可不是嘛,我听说他当时还要对陆县子用刑,所幸陆县子早有准备,找到了陈天平,否则就真的要被杨侍郎给冤死了。”

   “不过那个姓杨的也不看看陆县子是什么人,就他那点本事,居然还想诬陷陆县子,简直找死。”

   “所以他现在被发配边疆了。”

   “他活该啊,陆县子什么人啊,也是他能诬陷的,他也配。”

   百姓对陆林的崇拜,早已超越了朝廷命官。

   什么侍郎,什么尚书的,他们一概不认,他们只知道,当初南方大旱,是陆县子给了他们粮食。

   蝗虫肆虐,是陆县子以命相赌,帮他们渡过难关。

   陆县子在真真切切的为百姓忙碌奔波的时候,他们可没看到什么侍郎、尚书的。

   嘉兴坐在马车上,将百姓议论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高兴之余,也难免有些后怕,不过几日的功夫,陆林就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她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