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东汉末年生存记

第141章 基地

东汉末年生存记 山村老曲 2103 2024-05-30 14:32

  霍东、冯立又随着车社来到教学区,这里不仅有十岁左右的孩子在此学习。操场上其他的训练完毕的人也会在这里学律令、算术等。

   现在这里的门窗都是玻璃的,使得屋里光线更好。

   使用玻璃还有一个好处,方便查纪律,从窗户外可以清楚看清屋子里。

   霍东几人趴着窗户边往里面看,屋里有些没认真听讲的人看见窗边的人影立马老实起来。

   他们以为是纪律队又来检查了,这些孩子可以不怕老师,但纪律队对他们来说就是恶魔。

   霍东看见一个睡着的人被同桌叫醒,醒了的人看见窗户有几个人影,立马打一激灵,他赶紧正襟危坐,眼睛盯着前面,不敢看霍东他们。

   车社也看见睡觉的人了,平常就是罚讲师钱和处罚学生,但关键是今天霍东来了,他暗自记下是哪个讲师,准备告诉巡逻队抓他为典型。

   车社哪里知道霍东根本就没在意这个,他以前练得坐着都能睡着。都是同道中人,可以理解。

   讲师也发现窗户边的几个人影。他讲的更激情了,纪律队不仅监察学员,还监察讲师,一旦被纪律队发现讲师不认真,他们会记录下来,而讲师的工资会随着记录次数减少。

   当霍东他们走了后,讲师与听课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都给我认真听讲。再有睡觉的,都给我站到后面去。”讲师大声说道。

   他上个月被纪律队记录了三次,直接让他少挣了三百钱。原因都是管教不严,有人在他讲课时睡觉了。

   至于被逮住睡觉的人将被带走,他们被带到训练场,随着成人队高强度训练,没人会因为他们是小孩而给他们帮助,他们要是完不成晚上就会没饭吃。

   “现在有多少十六岁以下的。”霍东边走边问道。

   “大约有四百多人,现在绝大部分孤儿都是商队从关东或者关中带过来的。”车社说道。

   “对,这是我让做的,自从大哥当了河东太守后,河东的孤儿越来越少,到达北屈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就让商队带些一些孤儿回来。”冯立说道。

   “这个办法好,这里将来还会扩建,它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会消失。”霍东给了车社与冯立吃了定心丸。

   车社又领着霍东、冯立来到他们自己建立的养殖场。

   “这里现在有八十九头大猪,每过一段时间就杀几头。”车社带着霍东来到猪圈,猪圈排成一个长排,还有不少没长大的猪。

   参观完猪圈,车社又领着二人到马厩去看一看。

   养猪是为了吃,养马就是为了训练骑术。

   “这里现在有三十七匹大马,它们让不少人会骑马。”车社摸着一匹马说道。

   “你可以找卢成再要二十三匹马凑到六十匹,要是再多你这里也养不下。他现在正为多出来的马匹犯愁呢。”霍东翻身上马说道。

   这些马被驯服的很安顺,毕竟骑过它们的人太多了,不在乎霍东这个陌生人。

   “多谢主公,正好马匹有些不够用了,每次骑术课,马匹都不够用。”车社笑着说道。

   霍东从马上下来,把马放了回去,要是烈马可不能用作训练。

   马乖顺的回到马厩吃起了草,它似乎已经认了命。

   到饭点了,霍东没有去食堂,而是陪着车社与冯立喝了些酒。

   喝完酒霍东与冯立离开了这里,去往另一个训练基地。

   两处训练基地相隔约二十里,这里还分为两个区域。

   一部分是女生,他们这块区域占了此处的三分之一,这部分主要是纺织与医药,给基地赚了不少的钱。

   另一部分就是花钱大户,研究兵器、铠甲,甚至大型攻城器械,还有一些是霍东让秘密研究的东西。

   这里的防守强度与车社那里不遑多让。

   这里负责人是韩东,他跟车社一样,也是第一批被收养的孤儿。

   这里还有女巡逻队,专门负责女生的那块区域。

   霍东来到这里主要是因为韩东告诉他火药有进展了。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也是最早使用火炮的国家。

   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

   霍东没有耽搁,直接找到韩东,他之前把制作的黑火药一硫二硝石三木炭的比例告诉了韩东。

   前段时间韩东写信告诉霍东,黑火药有进展了,这让霍东大喜过望。

   霍东见到韩东直接说道:“赶紧带我们测试一下炸弹怎么样。”

   “主公放心,这里有制作好的,只需要拿出来一试即可。”韩东沉稳的说道。

   霍东看见韩东这么沉稳,他也冷静了下来。

   “那些储存火药地方要阴凉干燥。”霍东叮嘱道。

   “主公不用,我把一块区域划分出来单独储存火药,周围十丈内没有其他建筑,而且那里不许闲人靠近。”韩东一板一眼的说道。

   冯立听得有些蒙,这又是火药,又是炸弹的,他虽不懂但也没急着问,大哥不是说要尝试吗,等一会儿看效果就可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