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伪钞帝国

第474章 太平洋舰队的旗舰被击沉了

伪钞帝国 巡洋舰 2115 2024-05-30 14:33

  李卫国面带微笑看着李卫军。

   在他眼里,李卫军过于谨慎了。

   这一次李卫国前往关岛视察,本来只要乘坐皇家御用坐舰前往,再派两艘巡航舰护航就可以了。

   但李卫军却太过谨慎,称太平洋舰队正好有例行训练任务要前往关岛附近海域,便请求李卫国乘坐旗舰雷神号战列舰前往。

   如今在李卫国周围,有上百艘战舰护航,还能又什么危险?

   怕是李卫军最近因为舰队强化训练,太过劳累,而导致的神经紧张吧!

   真要让李卫军说出什么危险,他还真就说不出来。

   李卫军顿时苦笑。

   这种感觉,只是军人的直觉,从血与火,在战场上与死神争命才能拥有的特殊感觉。

   “陛下,马上就要展开反潜对抗演习了,请您训话!”

   李卫国微微一笑,摆摆手,道:“这次就算了,战士们都已经很紧张了,若是朕再训话,会给他们更大的压力的。”

   李卫国拒绝安排训话,李卫军也没有坚持,他的确很紧张,毕竟在皇帝陛下面前进行演习,说不紧张是假的。

   这一次是例行年度反潜演习,潜艇编队由太平洋舰队反潜大队下属关岛中队负责担任攻方。

   海军军令部导演办公室没有设预案,演习是太平洋舰队在抵达关岛海军基地前,关岛潜艇中队就可以采取攻击。

   当然,关岛潜艇中队不可能实弹攻击,但会发射不带弹头的演习弹,只要击中战舰,便会被判定击沉。

   击沉数量超过五艘,便判定关岛潜艇中队大获全胜。

   同样,太平洋舰队展开反潜作战,只需要向坐标区域发射反潜砸蛋,并通过无线电报告给海军军令部导演办公室,导演办公室会根据反潜坐标来判定是否击中了潜艇。

   当击沉潜艇数量超过关岛潜艇中队的三分之二时,即判定太平洋舰队获得胜利。

   当然,太平洋舰队的反潜砸蛋也不是实弹,只是演习弹,不会伤及潜艇的。

   演习实际上从太平洋舰队从珍珠港出发后就开始了,只不过李卫军料定关岛潜艇中队不可能跑到珍珠港家门口设伏,而一路上的反潜声呐系统都开机着,并没有发现来自关岛的潜艇信号。

   但随着距离关岛越来越近,李卫军也是越来越紧张,他知道关岛潜艇中队出现的几率越来也大,所以他提前过来,跟李卫国打招呼。

   李卫国知道,这是李卫军故意找借口让他下去,毕竟这晀望楼属于哨兵的岗位,李卫国站在这里,那是耽误人家执行任务。

   因此,李卫国便随李卫军一起下去。

   刚来到舰桥指挥室,就听到声呐报告。

   “报告,东南十二海里外发现疑似潜艇声纹信号!”

   “加大功率,确认目标!”

   五分钟后,声呐室再度报告。

   “报告,确定疑似目标为一艘刀鱼级潜艇!”

   “周围可有其他潜艇?”

   “报告,周围未发现其他潜艇!只有这一艘!”

   李卫军顿时大乐,笑道:“这个陈申,搞什么幺蛾子,就派一艘潜艇来,难道就这么认输了不成?”

   李卫国没吭声,他知道这种程度的反潜作战演习,对潜艇部队很不公平。

   因为中华帝国海军各水面战舰都有关于帝国各级潜艇的声纹资料,当声呐兵探测到可疑潜艇信号时,只需要进行对比,就基本上可以判定是不是中华帝国的潜艇,是中华帝国的哪一级潜艇了。

   “击沉他!”

   李卫军下令,四艘反潜驱逐舰迅速出动,前往目标海域。

   而那艘潜艇似乎也意识到被发现了,试图躲避。

   不过,水面上,四艘大白鹭级反潜驱逐舰速度飞快,任何潜艇想要跟他们比速度都是枉然。

   一旦被大白鹭反潜驱逐舰盯上,在劫难逃的。

   “26:12,发射!”

   “32:16,发射!”

   四艘大白鹭级反潜驱逐舰从四面八方合围,将目标潜艇所在区域标定为一片方格坐标,然后进行集火打击。

   一组组反潜深水砸蛋迅速弹射,准确的落到目标潜艇移动区域四周。

   如果是实战,这些反潜深水砸蛋足以将下面的潜艇炸得稀巴烂。

   但这是演习,深水砸蛋都不是实弹,自然不会爆炸。

   不过,远在珍珠港海军基地和关岛阿普拉海军基地的中华帝国海军军令部导演办公室内,却会收到双方交手时的无线电坐标,然后进行判断。

   很快,海面上一艘巨大无比的潜艇浮出海面。

   这是中华帝国海军最强大的刀鱼级潜艇,拥有强悍的攻击能力,不过却接到导演部的无线电通知被击沉了,因此不甘心的浮出海面。

   同时,李卫军这边电讯室也接到了来自导演部的无线电报。

   “导演部裁定,蓝军墨鱼号被击沉!”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李卫军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并没有多少的惊喜。

   李卫国也是感觉奇怪,问道:“陈申就派来一艘潜艇?他这是唱的哪出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