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燕王

第112章 郎君风流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2072 2024-05-30 14:33

  “杨兄,明天休息,我们出去看灯吧。”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回到斋舍汤鷽就兴奋的邀约杨丛义。

   杨丛义没洗脸就和衣躺下了,只听他回道:“不去,大半夜出去不安全。”

   其实只是没钱,还有就是不想陷入繁华安宁的『迷』梦。

   汤鷽盯着他问道:“上次回来,就感觉你最近有点奇怪。怎么了,能说说吗?”

   杨丛义坐起身来,看着汤鷽,十分认真的问道:“你觉得临安跟你们南剑州相比如何?”

   汤鷽不知何意,却也回道:“自然比我家乡好千百倍。”

   杨丛义又问:“你想一直留在这儿是吗?”

   汤鷽道:“想,可我不可能在这儿一直待下去。”

   杨丛义道:“想就够了,可我不想,我不想去了解它,走的太近,我怕舍不得离开。”

   汤鷽道:“你为什么不想?临安这么美,是大宋最繁华的地方。多少人梦寐以求,就是想来看一眼,比如我爹我娘,但路途太遥远,他们想来都来不了。”

   杨丛义笑道:“你觉得临安像什么?”

   汤鷽觉得莫名其妙,反问道:“我不知道,那你觉得呢?”

   杨丛义道:“我觉得像一场梦,一场虚幻而美丽的梦。”

   汤鷽道:“临安确实非常美,可它实实在在的就在这里,怎么会是虚幻?”他觉得杨丛义很奇怪。

   杨丛义道:“如果你是金人,你现在就在临安城外,你觉得你多久能打下临安来?”

   汤鷽正想反驳,嘴一张却没有发出声音。

   杨丛义道:“只言西湖好,不忍见兵戈。你看看临安,满城的达官贵人,谁还记得汴京?谁还记得故土沦丧?几年安稳日子过的,全都忘了。”

   汤鷽承认他说的对,但还是争辩道:“临安是安稳,但金人跟我们隔着淮河,隔着长江,怎么可能打到临安城外?”

   杨丛义道:“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海船,一艘能装几百人的海船,金人搜集几百艘海船,几天之内就可以从外海直入杭州湾,几个时辰就到清波门外,你说他们不能来?”

   汤鷽没有再继续争辩,沉默良久才道:“你是担心像临安这么好的东西,看过之后,如果有一天没了,心疼可惜,因此干脆不看?”

   杨丛义道:“差不多吧。”更多的他就不想说了,临安城一片祥和,这个时候你去说打仗,口水都能淹死你。

   汤鷽却道:“就因为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更应该好好领略一番,不然不是更为可惜,多少留个念想不是?”

   杨丛义道:“我们不一样。临安再美,终究与我无关。除非哪一天,金人退出燕云十六州,不然临安我不会久留。看灯什么的,你自己去吧。”

   汤鷽道:“一个人去多没意思。你不去,我也懒得去了。”

   休息日,杨丛义、汤鷽继续看书背书学习。

   所有学习的课程内容,前一天学,后一天就要检查,不说会完整的背诵,至少要读的连贯,说的出意思。对武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要是他们学完就能背诵,那也不可能来武学,去考太学不是更好。

   虽然先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背诵,但杨丛义对自己有要求,毕竟他也是读了十几年书的人,当天学习的内容不多,就一两百字,当天不能记住背诵,那就太说不过去。因此每次先生检查,他都会,每月考试也都是优等。没有背景,就得努力,不然如何实现理想与抱负。

   转眼又是两个月过去。

   “杨兄,明天我们去西湖走走吧,你都两个多月没出去了,据说三月的西湖很美。”

   杨丛义笑道:“也好,去城外透透气,来临安这么久,还没去过西湖。”

   这日一早,杨丛义与汤鷽练完功,梳洗一番,换了便衣,西出涌金门,去游西湖。为什么要换便衣?太学生太多,与他们遇上少不得被奚落受气,换了衣衫,不理他们就是。

   三月的西湖,杨柳垂岸,绿树成荫。一阵轻风,柳枝随风轻摇,惊起水面几只水鸟,它们扑腾着翅膀,飞去湖中远处。

   绿茵碧水,白云蓝天,湖中远处几只画舫悠悠游『荡』,隐约飘来丝竹『吟』唱之声。

   湖边游人三五成群,文人雅士,书生贡员,老爷仆人,娘子丫鬟,形形*,川流不息。

   三月时节,天清气朗,恰是游湖时光。

   不远处,一车队沿湖边缓缓驶来,敞篷车驾行驶在前,由两匹纯黑高头大马牵引。几十人的马队紧跟在后,马上众人着装统一,表情严肃,不是游湖模样。

   湖边行人纷纷避让。他们久居临安,见多识广,何曾见过带着马队游湖的,再看马背上端坐着的,个个都是膀大腰圆,一看就是看家护院的好手。

   平头百姓招惹不起大户人家,豪门大户更不敢招惹,只得避让。游人里官宦子弟、豪门大户自然不少,但他们哪里见过如此大的阵仗,况且是清一『色』的高头大马,这得多大的势力才能撑起这样的门面,越富贵便越知道深浅,这种阵势他们也只能是看看,权当奇异见闻,日后饮酒作乐时吹嘘显摆,当作谈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