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持书来东莱县求援,时迁亲自迎接这厮。
孔融文章不错,在信上赞颂刘麟的功德,希望时迁等人可以长期驻守东莱等县,保当地一方平安。
我占了你的地盘,你还来说谢谢?
孔文举你实在是高。
因为是初次相交,这让梨的家伙没有直接请时迁出兵救陶谦。
时迁见王修头脑清晰,口齿伶俐,是个治国理政的人才,于是心生好感。
“叔治,这山东多黄巾作乱,你家主公很辛苦吧?”时迁问道。
王修点头说道:“汉室衰微,府君若不是得罪董卓那厮,怎会到这里来?幸得刘皇叔仗义来援。”
这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什么入侵霸占?这叫仗义援助。
“这也是无奈之举,皇叔忧国忧民,实不忍祖宗基业毁于这些叛贼的手中。”
“山东各地都有皇叔的传言,我也思慕皇叔久已,只是公务缠身不能去辽东相见,他日希望铁花将军能帮我引荐一二。”所谓丝萝托乔木,王修与孔融只是同事关系,如今北海国已成了四战之地,这厮也想找个腿粗一些的后台。
时迁听出了王修的意思,喜道:“这有何难?刘皇叔近日就在东莱,我叫人请来与叔治一见。”
王修当下大喜,传兵并去了盏茶功夫,刘麟与太史慈双双进得门来。
“妹夫,子义还真有两下子,这一年时间不见武艺又精进了。”刘麟拍着太史慈的肩膀说道。
王修见此人生得俊朗,又与太史慈这样的猛将打成一片,心说真明主也。
“皇叔,这位是王主簿从北海而来,说仰慕你的大名很久了。”时迁介绍道。
刘麟这厮跟时迁久了,演技也练出来了,于是拱手说道:“麟何德何能,得先生如此挂怀,惭愧惭愧。”
王修赞道:“皇叔太过自谦,郡之大名威加海内,修思慕久已,今幸得一见,真是不枉此生也。”
“叔治过誉了,辽东一应大小事务,都是我妹夫时迁的功劳,我就管管海军而已。”
王修心说手下人越厉害,这当主公的就更厉害,刘皇叔生的俊、本事强,偏偏还这么谦虚,真是难得。
两人就在堂上寒暄了几句,王修借口与太史慈旧相识,所以要叙叙旧。
时迁识趣地起身说道:“我和刘皇叔要还去巡营,子义你可不要怠慢了。”
太史慈抱拳站立,恭敬地说了声:“是,主公。”
这些细微表情都让王修看在了眼里,时迁、刘麟离开后他忍不住问道:“子义将军别来无恙?”
“王主簿似乎瘦了?”
“哈哈,子义应该很清楚,在这个地界想心宽体胖可是不行啊。”
“那我建议你去辽东,那里生活平静。”太史慈说道。
两人拉开话匣子后,王修问道:“王某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
“请说。”
“你们辽东到底是谁在主事?为何你叫铁花将军为主公?”王修不解地问道。
太史慈道:“辽东人当然是以刘皇叔为尊,不过一应军政都是时将军主事,就连皇叔刘麟都是其帐下将军。”
“这...这是不是太乱了?”
“非也,刘皇叔大度,但天下本来就该由能者治理,我们对皇叔和主公一样的尊敬。”
“可尊卑有别,刘皇叔怎会把一个下臣捧得如此高?”
太史慈摇头笑道:“叔治有所不知,刘皇叔自辽东起兵起来,无论兵马钱粮都是出自时将军,主公治兵战无不克,治国理政更是百姓富足,这尊卑不是血统给的,而是自己挣来的,有机会你去辽东军事学院进修一番就明白了。”
辽东军事学院现在也是名声在外,辽东的军事、政治、民生短时间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这个学院据说功不可没。
王修现在也不纠结辽东由谁做主的问题,这厮左拐右绕,终于将话题拉回救援徐州陶谦的事上来。
“孔叔父让我说服主公救援陶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曹孟德用的是青州黄巾降卒,这些黄巾余孽生性凶残,一路上鸡犬不留,主公也不敢独自去挡。”王修叹道。
太史慈听完犹豫了一会,才说道:“公请安坐,我这就去请示主公。”
王修听得明白,太史慈是请示主公,而不是皇叔,看来这辽东还是时迁做主。
对于孔融的请求,时迁只是略微有些吃惊,因为曹操攻徐州他是知道的,记得是曹老板的爹死在了徐州境,所以才会以报仇为名兴兵。
根据王修之言分析,并没有曹父这档子事,这曹操根本就是明火执仗抢地盘?
时迁让太史慈回告王修,说刘皇叔这就整军去救陶谦,让其安心回北海。
这个时代君子一诺千金,王修吃下定心丸,遂飞马去报孔融。
送走王修后,时迁在县衙聚将,与郭嘉、燕玄、太史慈、刘麟等人商议如何救援徐州。
时迁指着堂上沙盘说道:“曹孟德明面上是替父报仇,实则不甘心兖州一地,才攻去徐州打陶谦,袁绍与公孙瓒在青州的争斗,他必是不敢卷入,所以柿子找了个软的来捏,其阵中有高人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