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本身就是一场博弈,落一子看三步,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悉多于来一招声东击西,岑长倩就来了招双管齐下。他也给悉多于抛出一个香饵儿,同时又在风林口暗暗加了五万精兵。
守将-李怀俨,与副将王珣、王瑨对岑相的道来和无故增兵的举动,都表示不解。
可当他们看到山下,铺天盖地的吐蕃大军,态度立刻就变了,尤其是王家兄弟,瞄了岑长倩好几次,就是想看看岑相的鹅毛扇在哪儿。
不过,很快三将就没心情玩闹了,人流涌动的吐蕃军,在一阵号角的号令下,对风林口的唐军阵地,发起了潮水一般的攻击。
看到吐蕃军,在投石机的掩护下,以什为组,前有巨盾掩护下,弓弩兵间隙攻击,长矛兵、长刀兵紧随其后,向雪球一样滚滚而来。
分段分批保持攻击力度,时而结合,时而分解,有章有法的战法。
岑长倩顿感脊梁骨嗖嗖地冒着凉风,吐蕃军容强壮至此,战力已不下唐军。若圣人是个耳根子软的,听了朝中那些腐儒“以和为贵”的话,必然遗祸家国。
随岑长倩一同至前线的监军-参谋部尚书-魏元忠,盯着战场,凝重道:“我早就给先帝上过本章,可那时的他,唉!”
仪凤四年,鉴于吐蕃不断地侵犯边疆。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命官用兵作战方面优缺点。
先帝虽然很是惊叹,但却只授命他为秘书省正字(掌管校勘典籍之事),令他在中书省听调遣,却丝毫没再替作战的事。
魏元忠必须承认,皇帝成立骊山军事院级配属的军备部门,的确是有远见之举。如果一味贪图安逸,让这些吐蕃军通过河西,打到关中去,后果不可想象。
呵呵,“老夫要是没记错的话,这几年就你和魏玄同上的本章最多,指责陛下过分耗费国帑。”
“现在看到了吧,一支强大的军队,是长治久安的保障!”
正是此时,瞧着一线要有些动摇,岑长倩嘿嘿一笑,摆了摆手,立刻就有传令兵挥舞旗子,高岭上的投石机立刻发威,铺天盖地的石头,砸向山脚的吐蕃军队。
可对于山坡之上,他们却没了办法,这东西没有准头,要是往后再调一调,非得砸到自家人脑门不可。悉多于显然是知道这点,所以让前锋尽可能向前靠。
不仅如此,吐蕃人还携带了不少,皮毛包裹的火油,由盾牌掩护的长刀兵投向唐军的阵地。随着火油包投掷量逐渐增加,一线的唐军阵地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也就是说,唐军投石车并没有对战线起到任何保护作用,玩起命的吐蕃长刀兵,甚至点燃了身上的火油包,在弓弩手的掩护下,发起了自杀式的攻击。
“岑相,你这一手,好像并不能保证一线的稳固。估计这会儿,悉多于还在多面笑呢!”
撇了一眼魏元忠,岑长倩摇了摇头,解释道:“让这些投石机开动,只不过是为了隔断增援,给契苾贞、牛皋创造机会!”
创造机会?
轰、轰、轰......,魏元忠还的话还没说出口,便将唐军士卒,向阵开始疯狂的投掷着东西,随即便是进攻的吐蕃被撕成了碎片,或卷到半空中。
当然,也有更多人的人受伤倒地,失去了行动的能力。整个战场,顿时呈现一片血雾。
就这一顿,别说吐蕃人被揍的一愣,就是河西军的士卒也被搞得瞠目结舌。他们简直不敢想象,增援过来的军队,捧着的箱子里竟然装着这样的大杀器。
趁着吐蕃军军心动摇,将领来不及阻止,契苾贞、牛皋也展现了出了悍勇的一面,扛着陌刀赤膊上阵。
“弟兄们,杀敌报国,正是此时。砍下吐蕃人的脑袋,换赏钱娶媳妇了!”
“荣华富贵,财宝美人,都在他们的脖子上,跟着老子冲啊!”
有这俩黑汉带头,所部官兵也都像狼一样,跟着嗷嗷叫的冲;而一线河西军也被顺势拐带,根本就顾不得关隘,也跟着一起冲了下去。
而还未从震惊中缓过来的吐蕃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后面被投石机封住了退路,才奋起余勇,与追击的唐军战作一团。
可魏元忠好像想明白了,指着投石机封闭的线段,说道:“你先动用投石机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这点。”
岑长倩点了点头,却又补了一句:“你以为只有我能想到,还是人家没有投石机?”
是的,岑长倩话音刚落,悉多于就展现了他狠辣的一面,吐蕃的投石机竟然瞄准了混战中的两军,无差别的发射巨石。
“瞧见没,吐蕃人有多疯狂,他们对中原土地的渴望,已经超过对生命的珍视。”
“那相爷是打算撤回来了?”,是的,两败俱伤毫无益处,战争刚刚开始,不知道要打多久,伤了元气,后面就不好办了。
可岑长倩却对传令兵喝道:“加大攻击力度,让郭元振上!”
看到传令兵的旗语,郭元振嘿嘿一乐,带着麾下的士卒,牵着马来到战团外一百步左右的位置,前排竖立大盾,长矛兵、弓弩兵戒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