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四二七章 声东击西

大宋之重铸山河 放羊的樵夫 2665 2024-05-30 14:34

  第四二七章声东击西

   凤翔清风徐徐,柔情蜜意,秦州战事激烈,如火如荼。

   秦州城下,察哥已经记不清是第多少次指挥兵马发起进攻?

   他是李乾顺庶出的弟弟,英勇善战,在西夏爵封晋王。

   早年间曾率军对抗过大宋西军,最为有名的则是前两年征伐河湟。

   察哥曾五渡湟水,击败宋国守军与吐蕃人,夺取熙河、西宁州等地,为西夏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是李乾顺的左膀右臂,军柱石。

   因为曾经西征,对陇右渭水一带的地形,风土人情颇为熟悉,进攻秦州的重任自然也落到了他身。

   察哥率领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本来让主动挑衅的宋人有来无回,付出惨痛代价。

   不想到了之后,情况却截然相反。

   宋军龟缩在秦州城里,压根不曾外出,无论他如何叫阵,刘子羽一个态度,高挂免战牌。

   察哥也尝试攻城,但秦州乃大宋西北重镇,城池本高大坚固,刘子羽这段时间不断整修加固,更胜往昔。

   纵然察哥率领数万大军,猛攻不断,始终纹丝不动,只能望而兴叹。

   没办法,毕竟他麾下的西夏大军主要是骑兵,战场野战,攻城并非所长。

   这也西夏一直以来的弱点,或者说短板。

   纵观百年来宋夏战争,西夏但凡获胜,大都在在野战,或者反击宋军征讨反败为胜。

   如当年的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再如神宗朝五路伐夏失败等等。

   在野外,一旦被西夏抓住了宋军的弱点,然后利用骑兵优势和野战的长处,破敌制胜轻松随意。

   但攻城掠地,却占不到多少便宜。

   真正被西夏攻陷的大宋城池少之又少,自打仁宗朝庆历年间,大宋在西北修建诸多堡寨,连成一体防御线后,西夏兵马越发受到限制。

   再有种家、折家以及西军驻守,戍边守土,大宋西垂疆域才得以安然无恙。

   如果不是宋金海之盟,调兵前去进攻燕云,以及后来金国入侵,西军奉命东调守卫河东,保卫东京,造成西北空虚。

   西夏又怎会占领陕北数百里土地,趁机夺取熙河路,湟水谷地?

   纵观西夏版图和发展史,他们在河西轻松扩地千里,将此处残余的回鹘人,吐蕃人打的抱头鼠窜,沙洲、瓜州等地轻松纳入版图。

   甚至敢越过黄河与沙漠,在河套之地与辽国争抢土地和人口,互有胜负。

   但在东南方向,虽然嚣张地威胁宋国,时常寇边,但一直难以完全击破宋军的堡寨防线,夺取陕西四路的城池。

   离开了骑兵野战,西夏的实力会大打折扣。

   所以他们对宋国作战的基本策略,多年来一成不变,差不多可以归纳为:武力恫吓,敲诈岁赐,防守反击,野外歼敌。

   今次也不例外!

   几桩引发战事的冲突莫名其妙,西夏方面确认并非自己所为,认定是金国挑拨,或更有可能是宋国蓄意为之。

   故而察哥潜意识认为宋军会主动出击,大有图谋,早做好了骑兵反击,一举击溃的打算。

   结果……

   交战之后,情况大相径庭。

   宋军一直处于守势,始终不出击,根本找不到可趁之机。

   思来想去,察哥选择了围点打援,猛攻秦州,想要以此吸引宋军前来救援,然后伏击援军。

   一时间攻不下秦州城,便又调转方向前去袭扰宋军粮道,『逼』迫宋军救援。

   这一遭,终于见到效果。

   为了保证蜀到关的粮草供应安全,吴玠及时带着大军赶到。

   察哥摩拳擦掌,总算是等到了宋军一决高下的机会。

   可是短暂的交锋之后,吴玠立即脱离战场,并不多做纠缠,选择在地势险要的要冲之地扎营,采取守势,与西夏大军对峙。

   察哥有些看不懂了,宋军故意挑起战事,却又谨守门户,拒不出战是几个意思?

   莫非宋军有旁的战略意图?

   其主帅徐还和主力尚且在凤翔府,那个地方,眼观六路,是来往东南西北的要冲之地。

   难道……

   虽说察哥只是西线秦州战场的主帅,但经验丰富,有些全局意识,猜想着宋军会不会在西线坚守,转而从延安进攻横山一线的李良辅。

   有了这个猜想之后,察哥立即向兴庆府汇报,李乾顺也心生疑『惑』,有些莫名。

   徐还到底想干什么?

   李乾顺和麾下的谋臣们分析了很久,认为宋军或许兵力不足,潼关和蒲津关分兵防备金人之后。

   徐还能够调动与西夏作战的兵力相对有限,那么只能专心一处,要么秦州,要么横山。

   两线作战,西夏可以支撑,但宋军未必能。

   徐还是在犹豫?

   还是已然打算守秦州,攻横山?

   这与西夏横山对峙,猛攻秦州的方略恰恰相反。

   徐还反其道而行,是有意避开西夏主力精锐,避免硬碰硬吗?

   或者是想要利用府州折家,甚至是河套的契丹人,三路大军联合,直取横山?

   时至此刻,他不可能不知道徐还与契丹人的关系。

   对契丹要员的救命之恩不说了,对整个契丹族的再造之恩才是重点,完全可以说服契丹人帮忙。

   而且……

   怎么说呢?西夏当初迫于形势,倒向金国,拒绝援助辽国,契丹人多半记着仇呢!

   太子李仁爱因母国灭亡,忧愤而死。

   皇后耶律南仙乃是辽国公主,受不了国破子亡的打击,自尽而死。

   在契丹人眼里,没准把这些账全部算到自己头来,一直惦记着报复也未可知。

   再说了,西北之地这么大空间,正在恢复元气的契丹人,肯定也想要拓展生存空间,壮大实力。

   良机在前,岂肯错过?

   尤其是听到种师道的两个侄子出现在延安府的时候,李乾顺越发笃定了这个猜想,忙不迭地通知李良辅小心应对。

   并从西安州,镇戎军调动部分兵力,前往横山方向增援李良辅。

   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不几日突然从凤翔府传出消息,徐还亲率大军沿渭河西进,增援秦州。

   接到消息,李乾顺与察哥都是一头雾水。

   徐还究竟想干什么?

   百度搜索品.书,网的小说站!

  喜欢大宋之重铸山河请大家收藏:(www.xs4.cc)大宋之重铸山河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