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四三七章 不得不归

大宋之重铸山河 放羊的樵夫 2648 2024-05-30 14:34

  第四三七章不得不归

   赵构并非是真疑徐还有二心,纯属帝王本能的猜忌。

   召其回临安,也并非要对徐还怎么样,而是鞭长可及,在眼皮子地下,方能安心。

   另外也是暂时将其调离前线,与将士们疏远,减少他在军的影响。

   某种程度,赵构这般想法和行为并不能算错。

   秦桧也知道,眼下想要挑拨赵构对徐还起杀心太难。

   不过只要离开了军伍,徐还便等于是没有牙齿的老虎,暂时不那么可怕。

   等回到临安,再想办法对付他便是。否则他久在西北,纵有再多计策谋划,也都是鞭长莫及。

   ……

   赵构在探望孟太后的时候,提及此事,从而师出有名。

   于是乎,柔福帝姬很快便知晓。

   丈夫回家自然是好事,这是她许久以来的盼望,儿子已经一岁了,已经开始咿呀学语,却连爹都没见过,实属遗憾。

   而今父子团员,实属好事。

   可柔福帝姬也敏锐地察觉到,事情或许不那么简单。

   生在皇家,耳濡目染,有些事情心里有数。

   也许丈夫不该回来,可如果他不回来……

   更让『操』心的是徐还回来之后的安危,局势在变,人也在变,临安已经与一年前有所不同。

   不过想来丈夫心里有数,会有万全应对之策。

   ……

   接到朝廷诏令,徐还一点也不意外。

   见好收,这是宋庭一贯的策略。

   不只是赵构和秦桧,连那些对武将素来忌惮的臣也不例外。

   大宋从来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朝代,征战向来不受欢迎,尤其是时间也来越长,武将的地位与权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这是宋庭对自己的限制,或者说也是赵构对自己的一个试探。

   如果一个武将恋栈权力,不愿离开前线,恐怕『性』命也到头了。

   有圣旨,任得敬等人请战自然也好应付,麻烦在于赵构召自己回临安的诏书。

   话说的很漂亮,为国征战日久,当安歇休养,以全夫妻、父子之情,阖家团圆;太后卧病,甚是思念,盼卿早归侍奉膝前。

   理由很漂亮,妻子、儿子、岳母都被搬了出来,亲情和孝心,两大理由让人拒绝不得。

   徐还甚至在想,赵构提及夫妻、父子之情,也许是在隐晦表达妻儿在他手为人质的意思。

   总而言之,压力不小。

   西北天高地广,正是自己施展拳脚,奠定根基的好地方,这时候回临安,很多事情有那么点前功尽弃的意味。

   而且回临安之后才是关键,赵构倒是不至于对自己动手,但如果心存猜忌,将自己滞留城……

   龙困浅滩,那才是最糟糕的情况。

   可如果不回去,等于立即与赵构撕破脸皮,甚至被视为抗旨反叛。

   眼下这个阶段,徐还远远无法承受这个后果。

   虽说秦陇蜀三地都在自己掌控之下,却是以秦国公,大宋驸马的身份掌握,是在大宋地面,以宋臣身份统率三地,统领兵马。

   如果这时候“反叛”,天下人会怎么看待自己?秦陇蜀三地的官员武将会是什么态度?

   而今他们虽然都信服自己,听命行事,但除了少许心腹之外,大都以宋臣自居。

   从将他们从单纯的宋臣变成“自己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不少时间。

   秦国公、驸马爷这两重身份,无疑非常重要,此时此刻,断然不能有丝毫不臣之心,不臣之举。

   否则处境将会非常尴尬,前期努力奠定的很多基业都将毁于一旦。

   西北将领,想必都会疏远自己,立即划清界限。

   朝廷一旦下诏讨伐,吴玠、吴磷可能会立即倒戈,说不定连岳飞、韩世忠之流,都会领兵前来“讨伐叛逆。”

   这个风险,是徐还所不能承受,也不能冒险的。

   从大局来看,眼下正是抗金兴的大好时光,倘若此事内斗,大好局面将毁于一旦,前功尽弃。

   西夏和金国肯定不会放过这等良机,到时候,国将不国,自己可是大宋和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

   一个貌似两难,有些尴尬的处境。

   徐还在沉默,最了解他志向和筹谋的司马靖沉『吟』许久道:“国公,除非李乾顺坚持交战,否则,你只能回临安。”

   “我明白,不过李乾顺这么久没动静,想必是要言和。”

   “能否以西夏狼子野心,潜伏伺机为由,暂缓返回?毕竟前线离不开国公。”

   杨再兴刚提出建议,被司马靖否决了。

   “不行的,国公一旦有所迁延,必将彻底失去官家的信任,得不偿失,为了大局,须得长远考虑。”

   “可是国公一旦回了临安,将来恐怕……”牛皋也知道临安的情形,看似山清水秀,实际暗地里刀光剑影。

   “临安不是龙潭虎『穴』,回去还能再出来。”对此,徐还颇有信心。

   “是,国公现在要做的是韬光养晦,让官家安心释疑,将来关键时刻再能重新出山。”

   司马靖道:“毕竟大宋如今还是岌岌可危,战事一触即发,国公乃是最优秀的将帅,又是皇亲国戚。

   必要之时,必得重用,那个时候才是真正成大事的契机。”

   “可国公若是此时离开,秦陇的安排…”

   这也是徐还最为担心的问题,秦陇蜀乃是根基之地,断然不能因此丢弃。

   一旦离开,官面不能再继续干涉三地,如何继续掌控三地也是个棘手问题。

   “其实也不必担心,蜀主要是财赋钱粮,有苏家主持,基本无碍。”

   “至于秦陇,此间将领大都是国公擢拔安排,尤其是折家、种家、任得敬、伯远这些国公的亲信,都会记得恩德。

   且西北诸路骄兵悍将,跟随国公一路征战,大获全胜,他们对国公对有崇敬爱戴,是旁人所不能。”

   司马靖道:“这是个好事,一旦西北有事,除了国公,谁也接手不了。届时国公正好以此为由,名正言顺再度出战。”

   “话虽如此,但我不在,这些关系,还有私下里…都需继续经营才是。”

   司马靖笑道:“国公尽可放心回临安,此间老夫留下便是,定为国公经营好秦陇基业。”

   百度搜索品.书,网的小说站!

  喜欢大宋之重铸山河请大家收藏:(www.xs4.cc)大宋之重铸山河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