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赵公子

第二百七十八章 秋耕

赵公子 半城流烟 2653 2024-05-30 14:35

  时间流逝,转瞬已经到了八月,天气开始转冷。

   却说赵嘉采纳郑国灭蝗之策,军民齐心协力,极大遏制了蝗虫的蔓延,保住了田间为数不多的粮食。

   饶是如此,干旱、蝗灾仍旧让粮食大幅度减产,许多地方的收成,甚至根本不够百姓自己食用。

   赵嘉极力进谏,赵王偃遂下诏免除所有灾荒地百姓赋税。

   没有了沉重的赋税,再加上百姓们在灭蝗期间攒到的钱财,倒也能够艰难度日。

   不过如此一来,赵国国库今年几乎没有收成。

   若非破燕之后从齐国换来许多粮食,赵国恐怕根本难以支撑军队所需粮草。

   假都中阳。

   虽然新都已经逐渐完善,然今岁收成不好,为了节省开支以及稳住人心,赵嘉并未迁都,继续将行政中心放在中阳。

   平岐君府。

   李斯看着各地送来的公文,脸『色』浓重的说道:“君上,赵地位于北方,每年粮食只收一季。”

   “秋收完毕,田地被翻土以后,现在都尚在闲置,待来年开春播种粮食,又要到秋季方能收获。”

   “然今岁百姓收成过低,哪怕有官府免除赋税,恐怕也很难支撑到来年秋收。”

   赵嘉闻言,不由眉头大皱。

   “从秋季收获到来年开春,尚有半年时间,为何不在田间种植其余粮食?”

   李斯对曰:“君上有所不知,赵国土地大多贫瘠,每年一季收成最好,若不断压榨土地,反而会影响来年收成,得不偿失啊。”

   赵嘉轻轻捋了捋胡须,不发一语。

   过犹不及的道理,赵嘉如何不懂?

   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仅仅依靠人畜粪便,想要让土地不间断种植粮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反,适当休耕不仅不会影响土地出产,反而会藏粮于地,乃可持续发展策略。

   “我似乎记得,后世只有长城以北因为太过寒冷,才会种植春小麦,每年收获一季。”

   “至于长城以南,大多种植冬小麦,待来年收获粮食以后,还能再种植一季大豆。”

   赵国虽然地处北方,却仍在长城以南,若按照后世经验,完全能够做到一年种植两季。

   现如今,唯一挡在赵嘉面前之事,那就是让土地保持足够肥力。

   沉『吟』许久,赵嘉忽然说道:“事急从权,令百姓们焚毁荒草,将草木灰与人畜粪便混合洒于田间,再种一季!”

   李斯脸『色』微变,劝道:“君上有所不知,粟都有其耕种时节,纵然不考虑土地肥力问题,冬季恐怕也不能种植啊。”

   也不怪李斯如此。

   假如此时胡『乱』种地,不仅会消耗掉大量种子,甚至会影响来年耕种。

   是以,哪怕沉稳如李斯,此时也有些着急了。

   赵嘉却是反问道:“据我所知,此时种植麦刚好,为何偏偏要种植粟?”

   李斯闻言愕然道:“麦虽可食,然极难下咽,百姓向来种植不多,且种植出来也都给牲畜食用,君上下令种麦,恐怕百姓不会同意。”

   听到李斯的话,赵嘉并不觉得奇怪。

   小麦虽然在商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在华夏,然而由于其难以下咽之故,种植并不普及,基本没有人会食用小麦。

   一直到石转盘在汉代得到推广,让小麦可以磨成面粉之后,小麦的种植才逐渐广泛起来。

   如今乃是战国末期,在李斯这些人眼中,小麦根本不能当做主食。

   赵嘉盯着李斯,问道:“先生可知石转盘?”

   李斯疑『惑』道:“何为石转盘?”

   赵嘉答曰:“吾巡视各地,发现有穷苦之家低价购得小麦,而后将其置于两块大石之间,以人力转动上面石块,将小麦磨成细粉。”

   “细粉掺水,则可烹饪出口感不错之食物。”

   “磨粉之物,谓之曰石转盘。”

   石转盘又称石磨,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直到汉代才开始逐渐普及,继而也让小麦成为主食。

   赵嘉所要做的,就是将现有的东西加以改进,而后将其早几百年推广出去。

   赵嘉相信,只要百姓们尝到了面食,对于种植小麦之事,肯定不会再有抵触心理。

   眼看李斯还有些『迷』糊,赵嘉当即将其带着,见到了由墨家子弟亲自改进的石磨。

   当李斯看到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中不断掉落下来以后,不由目瞪口呆。

   特别是尝过以面食烹饪的食物以后,李斯脸上的狂喜之『色』,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还请君上将石磨磨面之法公诸天下,百姓得知麦可磨成面粉,面粉口感极佳之后,必然愿意种植小麦。”

   赵嘉深以为然,遂起草文书,在推广磨盘的同时,严令各地官吏督促百姓种植冬季小麦。

   李斯所不知道的是,种植完冬季小麦以后,赵嘉还准备让百姓接着种植大豆,如此就能一年收获两次。

   大豆营养丰富,有了石磨的出现,豆腐、豆浆、豆皮也能提前几百年面世。

   这些东西的制作并不算难。

   只要赵嘉将想法告知众人,自会有相应的人才为其分忧。

   最为重要者,大豆根瘤有固氮养地的作用,能够显着提高土壤肥力。

   若再加上草木灰以及人畜粪便,境内百姓一年耕种两季,想必也不再是问题。

   一年耕种两季,就相当于让整个赵国粮食产量翻倍,对于赵国来讲,乃是功在千秋之策。

   却说诏令颁布以后,哪怕赵嘉在民间威望极高,仍旧遭遇到了极大阻力。

   大多数百姓在没有经验之前,都不敢贸然尝试种植冬小麦。

   他们如此行为,不仅仅是因为担心小麦难以下咽,也是在忧虑种植冬小麦会耽误来年春耕。

   对于百姓而言,哪怕只耽误了一季粮食的种植,就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

   不仅仅是百姓,就连赵王以及邯郸文武,大多也心生疑虑,不愿轻易尝试。

   好在有范增以及韩仓极力支持,再加上赵王偃对于自己这个儿子,已经有了一种莫名信赖感,这才力排众议,将秋耕令颁布到整个赵国。

   有了各地官吏的严厉督促,哪怕许多百姓仍旧忧心忡忡,也不得不开始秋耕,将小麦种植在地里。

   就这样,其余诸侯国百姓,仍旧沉浸在颗粒无收的悲痛中时,赵国百姓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秋耕。

  喜欢赵公子请大家收藏:(www.xs4.cc)赵公子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