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赵公子

第十五章 非其不可

赵公子 半城流烟 2167 2024-05-30 14:35

  李牧,何许人也?

   那可是赵人心目中的懦夫,贪生怕死、胆小惧战,都是赵人送给李牧的头衔。

   赵人本就性格豪迈,骁勇善战。

   特别是这里的赵国将领,更是如此,哪怕廉颇这位上将军,也不能免俗。

   李牧镇守北疆数年,固然有功。

   然而对方胆小怯战,每次看到匈奴人来犯,都早早变成了缩头乌龟。

   以致数年以来,北疆守军几乎没有杀死过几位匈奴人。

   这种行径,为赵人所不齿。

   故此,当赵嘉向廉颇举荐李牧的时候,廉颇心中其实有些不太舒服。

   好似看穿了廉颇心中所想,赵嘉不由心中微微叹息。

   直到此时他似乎才明白,为何历史上直到廉颇叛逃入魏,李牧才开始崛起了。

   两个人,有着根本差异。

   李牧用兵若天马行空,只要能够获胜,不管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这种用兵理念,与后世三国时期的那些谋士,有着许多相似处。

   反观廉颇,则以勇猛善战闻名。

   廉颇用兵堂堂正正,与大多数同时代将领那般,或攻或守,都是比拼绝对实力。

   这种作战方法,固然稳重不会犯下大错,却也缺乏冒险精神。

   遇到比自己弱的敌人,廉颇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彻底击败。

   若是遇到似秦国这等强敌,廉颇也只能龟缩被动防御,很难获胜。

   这也是为什么,长平之战从开始直到几乎将赵国拖垮,廉颇始终都是被动防御了。

   因为,廉颇没有信心能够胜过秦军,就不愿与其交战。

   由于廉颇缺乏冒险精神,也没有考虑其余策略,是否能够战胜秦军。

   “李牧此人胆小怯战,如何能够统帅五万老弱,牵制住十万燕军精锐?”

   “是啊,就算上将军将此重任交给李牧,对方也未必敢接下吧。”

   “李牧声名狼藉,若令其统兵抵挡卿秦,燕国定以为我赵人皆如李牧那般胆小懦弱,如此岂非涨敌人声威!”

   廉颇尚且没有答话,在场诸将就纷纷出言反对。

   很显然,没有任何一位赵国将领,看得起贪生怕死、胆小怯战的李牧。

   赵嘉闻言,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目视廉颇,而后垂不语,静静聆听着众人对李牧的声讨。

   廉颇会其意。

   他对众人说道:“今日军议到此为止,尔等暂且离去,聚拢人马备战。”

   诸将领命,纷纷退去,只有赵嘉留了下来。

   “你可是有什么话,想单独与我说?”

   赵嘉恭敬的说道:“不瞒老师,嘉的确有话,只能单独说与老师听。”

   廉颇脸色不太好看,道:“莫非还是李牧之事?”

   赵嘉正色道:“是也不是。”

   廉颇心中虽有些不高兴,终究知道自己这个弟子,并非不知进退之人。

   赵嘉既然执意举荐李牧,定然有其道理。

   “那你就说服我吧。”

   廉颇没有再看赵嘉,反而走到地图旁边,将目光放在代邑之上。

   赵嘉深吸口气,道:“李牧执掌北疆久矣,对代郡各城池以及山川地形,尽皆了如指掌。”

   “令其掌兵,李牧完全能够凭借地形优势,与十万燕军周旋。”

   “李牧虽名声不好,终究以谨慎、善守着称,这个任务也唯有李牧能够完成。”

   廉颇闻言,当即收起了目光,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李牧给人的感觉,那就是胆小、龟缩、惜命,也只有这种人,才可以带领五万老弱,和十万燕军周旋。

   最为重要的是,朝中诸将的确没有任何人,比李牧更了解代郡地形。

   “那你有没有想过。”

   “李牧名声不好,若用此人统兵对抗卿秦,燕国定以为我赵国无人可用。”

   “此战关系我赵国生死存亡,亦为赵国立足之战,岂可被他国小觑?”

   赵嘉闻言,却是摇了摇头。

   “只要我们能够大破燕军,就没有哪个诸侯国,敢于瞧不起我赵国。”

   廉颇脸色微沉,道:“燕国出兵六十万,就连我都没有信心能够挡住对方进攻,你又是哪里来的信心,能够大破燕军?”

   赵嘉正色道:“栗腹返回燕国,告知燕王我赵国男子皆死于长平,孤儿尚且未能长成青壮。”

   “这才使得燕王下定决心,以倾国之力来犯我赵国。”

   “燕国兵力几乎五倍以我,若再故意示敌以弱,让燕军以为我赵国果真无兵可战,彼定然轻敌冒进。”

   “待燕军深入赵国腹地,战线拉长以后,我军即可集中优势兵力,大破之。”

   廉颇闻言,不由心中微震。

   在此之前,他始终想着如何据城死守,挡住燕国大军。

   却从未想过,主动出击大破燕军。

   这倒并非廉颇愚笨。

   只因双方兵力相差太过悬殊,若不仰仗城池地利进行防御,基本不可能有胜算。

   好在廉颇亦知兵善战。

   被赵嘉这么提醒,廉颇宛如醍醐灌顶,澎湃的战意当即席卷全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