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吃瓜的我被女帝偷听心声

第140章 李治会武曌

  没过多久,李治安抚过武氏兄弟,走出牢房。

   他看着夜空中的明月,默默了许久。

   突然,两道黑影从不远处的宫殿屋檐上疾速掠过,朝着掖庭方向窜跃而去。

   李治反应过后,嘴角弧度微微上扬,连忙跟了上去。

   “长风,你带人去掖庭的两个宫门守着,有异动立马禀报。”

   “是!”

   长风带着身后的几个侍卫火速赶往掖庭,李治则一个纵身跃上屋顶,跟着那两道身影没进了夜幕当中。

   没过多久,两道身影果然在掖庭的一处卧房顶端停了下来,藏身阴暗处,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李治紧随其后,也在不远处的阴影处躲了起来,伺机而动。

   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

   直到夜幕已深,掖庭中的宫人们都已经入睡,两个身影才从屋顶纵身跃下,钻进了房间。

   没过多久,李治猫着身子,躲在他们刚刚藏身的地方,将屋顶的一片瓦硕搬开,偷偷从上面往屋里看。

   “娘~”

   屋内大概有五六个人,除了两个穿着夜行衣的,还有四个穿着女奴的衣服,李治认得,那是武才人的母亲,还有她的两个妹妹。

   武曌铤而走险前来探望,定是思母亲心切了,只怪他没有能力帮助她们脱险。

   想到这里李治紧紧握住拳头,恨不得砸向面前的屋顶。

   “娘,我回来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啊?”武曌紧紧握住母亲的双手。

   武夫人也是同样,只是满脸的疲倦和发白的头发让她看起来十分沧桑。

   武夫人:“曌儿,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啊,那日到我嗯府邸抓人的侍卫,看起来彪悍无比,根本不像是宫里的人。”

   武曌:“没有啊,母亲,女儿谨小慎微,生怕得罪了别人而牵连武家,女儿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武夫人:“那……对了,冯国舅呢?”

   武曌摇了摇头:“我和他走散了,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幸好遇到了伊公子,他一路护送才将我送回京城,这才得以前来看您。”

   武夫人这才仔细打量起不远处的年轻人,一身黑色锦衣,手持白玉扇,举手投足之间满是贵气,虽然不知道他的身份,单单看起来也知道背景不俗。

   “拜见武夫人,小生伊水寒。”

   武夫人点了点头,满眼的欣赏之色。

   武曌回国头来接着说道:“娘,您受苦了,您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救您出去。”

   武夫人摇了摇头:“那有那么容易,现在陛下听信谗言,以为你个冯国舅是乱臣贼子,若是找不到栽赃陷害之人,怕是怎么也洗脱不了嫌疑啊。”

   武曌听罢,眼神却是更加坚毅了:“娘,我行得正坐得端,没有做过的事情绝对不会承认。

   我一定会抓到幕后的主谋,将他亲手带到陛下的面前,还我们武氏族人一个清白。”

   武夫人却语重心长的说道:“曌儿,你一介女流,又在被通缉,怎么能绊倒幕后的大势力。

   听娘的话,凡事,或者最重要。”

   武曌不信,她摇了摇头,随后转头看向伊水寒:“伊大哥会帮我的,对吧?”

   伊水寒一愣。

   随后浅笑一声:“自然,武姑娘自有贵人相助,武夫人您不必担心。”说完,余光瞟向屋顶处的缝隙。

   房顶之上,李治默默缩了一下脑袋,心想着这个男人怎么不是冯国舅,这不会发现了他的踪迹了吧。

   又过了不知道多久,夜深人静,灯光渐弱,武曌才依依不舍的从武夫人的房间里退了出来。

   伊水寒轻轻揽住她的腰肢,脚下轻轻一点,就拔地而起,跃上了房顶,沿着屋顶疾速飞驰。

   李治刚刚找了个好的藏身之地,看到武曌被那名陌生男子带走了,赶紧跟了上去。

   就这样三个人一路飞驰,风声在耳边嗡嗡作响,李治搜了搜被风吹湿的眼眶。

   寒冬腊月,跑的太快,总会被寒气迷了双眼。

   不记得跑了多久,到了一片树林里,李治生生将两人的身影弄丢了。

   而这个时候,他的心痛病也发作了起来。

   剧痛传来,李治的双手变得麻木,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

   “阁下,追了我们一个晚上,现下怎么停下来了?”伊水寒缓缓而来,玉扇一收,走到李治的面前。

   李治痛的直冒冷汗,牙齿紧紧咬住,根本无法言语。

   这个时候,武曌跑了过来,借着月光才看清楚他的样貌:“殿下,怎么是你,你怎么了?”

   她赶紧走上前去,将他扶住,看着他痛苦的表情,武曌伸手探向他的额头:“好烫,殿下你这是生病了吗?”

   “他是李治?”伊水寒问道。

   武曌点了点头,随后掏出手帕替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见武曌这帮细心,伊水寒珉了抿嘴,从锦囊里拿出一个瓷瓶,倒出里面的药丸:“给他服下吧。”

   武曌不做考虑,赶紧接了过来塞进李治的口中。

   李治咽下药丸不久,脸色就缓和了下来,随后他摸了摸胸口,似乎也没有那么疼了,于是在武曌的搀扶下慢慢站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