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大领主

第398章 这是人干的事情

春秋大领主 荣誉与忠诚 2191 2024-05-30 14:36

  为人父母这种职业?

   老实说,吕武也是第一次啊!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关于下一代都是重中之重。

   一旦下一代教育失败,家庭肯定是要完蛋的。

   在这么一个年代,普通家庭基本不用担心教育问题。

   没有学校。

   没有藏书。

   长辈文盲。

   谈什么教育?

   一些贵族家庭可能会有一本或几本书。

   这些书绝对是传家宝级别的宝物!

   属于人可以死,家族能被攻破,书却一定不能丢的那种。

   但凡家族还有血脉,必须是当代人学了下代人学,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只要还有知识,迟早有那么一天家族还会重生,甚至成为国家命运的掌控者之一。

   吕武现在为什么会听到某个“司马”就想弄死?

   他本身跟“司马”这个姓氏没仇。

   只因为这个“司马”搞老乌龟那一套,建立王朝也就罢了,玩得华族差点在北方被灭绝。

   五胡乱华了解一下?

   诸夏那么长的历史,每个王朝多少有点贡献(不算割据势力),独独这个“司马王朝”完全就是一个祸害。

   而司马一家经历非常长久的沉沉浮浮,好几次在灭绝的边缘疯狂试探,偏偏跌倒之后没几代人又能再次站起来。

   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的家族传承(知识)得到了延续啊!

   所以,也就吕武不知道司马懿在春秋的祖先是谁,要不玩人道毁灭绝对会很有成就感,比名下多了几块封地,都会感到更加心情畅快。

   吕武不知道的是,哪怕他读过司马懿的记载,有史的也就追溯到司马懿的十五代祖司马凯。

   而这个司马凯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人之一。

   吕武想提刀,需要活至少两百年。

   在春雨停了之后。

   国君跟随中军出征了。

   中军和上军将出征秦国,打一场“攻之战”。

   没有多久,新军也出征卫国,要打的是“惩之战”。

   吕武是下军将,再一次成为留守主事,将担负起晋国的各项事宜。

   包括盯紧没有出征的贵族,敦促各地的农耕诸事,甚至连道路都要监督各家族保持畅通。

   这里面关于“道路”的这一件事情最为繁琐。

   现在讲究谁的地盘谁做主。

   要将路修得很好很完善是一回事,不乐意修,乃至于是故意破坏,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轮到“司徒”能去管一管的前提是,出征部队的补给线要经过哪一家。

   为什么“突然”又能管了?

   只因为牵扯到了军事相关。

   同时,司徒本身的职责就包括了调动劳役这一项。

   如果出征部队在归师的半途又参与战争,司徒就又有事干了。

   需要做的事情是打开国库,调集劳役运输辎重给予出征的部队。

   司寇要是没有出征,他就要跟司徒搭架子。

   司徒负责向各家征调劳役。

   司寇保证道路沿途的治安相关。

   目前兼任司寇这个职位的是韩厥。

   而韩厥已经出征了。

   中军、上军和新军刚出征,不存在什么“逾期”这个说法。

   吕武需要干的事情是盯紧没有出征的贵族,以及敦促各地农耕诸事。

   他只感概现在的官僚体系过于简单,没几个直系属官,一切都需要委派家臣去做。

   其实,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家臣”体系的盛行。

   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肯定要擦亮眼睛,能不能投靠一名有实权的大人物,又会不会得到赏识和任用,成了关键的重中之重。

   对于早期就投靠吕武的那些家臣来说,他们是非常幸运的。

   等吕武发达了再来投靠的人?

   他们的能才除非高到可以惊艳吕武,不然奋斗个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得到重用了。

   所以说,有时候一双好用的眼睛和敢于下注的勇气,远比拥有一身本事,更加的重要。

   毕竟,哪怕是没有多大的本事,仅是因为站队给躺赢而富贵好几代的人,真的太经常看到了。

   相反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却是缺少一些运气,付出几十上百倍的努力,蹉跎了一生都未必能施展所学。

   不用到处跑的吕武就坐镇在“新田”这个国都。

   他最近在干的事情是着书。

   “人之初,性本善……”

   笔停了下来。

   下一句是什么来着?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又停笔了。

   那位孟子还没有出生呐。

   连孟母都没有。

   吕武想了想进行搁置,拿来新的竹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感谢周兴嗣这位南朝的伟大学者!

   同时感谢那些写历史文的网络作者!

   事实上,吕武上一辈子没来得及有孩子,不管是《三字经》还是《千字文》都是从一些网络小说看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