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大领主

第404章 又一个脑子被门夹过的

春秋大领主 荣誉与忠诚 2160 2024-05-30 14:36

  听一听,讲的是人话吗?

   动辄打这个国家,灭那个国家。

   还“甘”是一块荒地?

   甘国是周襄王(前652年-前619年在位)异母弟弟,也就是王子带建立的国家。

   真是神特么荒地了。

   这个甘国地盘不大,武力不强,人口不多,也是相较于晋国来说的。

   约有个几十里方圆,人口一两万,不就是春秋时期小型诸侯国的常态吗?

   目前这样的国家实在太多太多了,一个个数下来起码数十个。

   不过,类似的国家,不是东夷,便是西戎,或是北狄,倒是南蛮被楚国大批吞并了一批,剩下的都是楚国暂时没功夫攻打的。

   说来也是挺奇怪的。

   很多小型国家的国君,追溯上去的祖先非常显赫,什么祝融、共工,或是禹、启,不是远古大神,就是“帝”级别。

   论血脉的话,他们的血统远比周王室要高贵多了。

   比较清晰的是,拿“大神”来当祖先的一般是东夷国家,追溯上去是“帝”级别祖先的则被算作诸夏。

   这个也能显示在体系上面的区别。

   来自晋国的卿大夫要打这个灭那个?

   智氏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智罃好像是过于迫切了。

   甘国是周王室的公卿之国,怎么能说灭掉就灭了呢?

   尤其是周天子刚刚驾崩了一个,又给新登基了一个,影响会非常大的。

   而智罃敢开那个口就对了。

   周天子死了一个又一个登基,却是将晋国完全撇到一边去。

   不提没有晋国的保护,周王室早该完蛋。

   就拿晋国每次对外用兵打赢,一定会分周王室一些好处。

   周王室怎么就敢无视了晋国呢???

   周天子驾崩都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

   所以,国君听了智罃的话,哪怕内心里觉得智罃太没将周王室放在眼里,还是没有开口进行训斥。

   当然了,国君其实也不会直接训斥元戎。

   那是建立在国君式微的前提之下。

   手头没有足够无条件服从的武力,又要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威,类似的国君通常活不久。

   再来是,目前追求的是君臣互相尊重。

   最为重要的一点,国君现在看周王室也是老大不爽,没觉得自己受到了来自周王室的尊重。

   拼死拼活帮忙维持颜面。

   不就是过程中俺强了,却没有变秃嘛!

   你特么就是这么对待俺的???

   至于韩厥要去攻打“大荔之戎”,相比起智罃要攻打甘国,前者无疑成了一件小事。

   无论攻打甘国还是“大荔之戎”,智罃和韩厥先后开那个口,等于不是以国战的形势爆发战争,会是晋国这边不常见了的“家族之战”。

   所谓“家族之战”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晋国内部因为私仇,申请的家族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开片。

   再来就是,晋国的家族申请私自向外进行扩张。

   韩厥进行的是后面那种。

   到时候韩氏攻打“大荔之戎”只会动用家族武力,获得什么都算是自己的。

   一旦出现韩氏打不过“大荔之戎”的情况,可以申请国家介入。

   只是,国家力量介入之后,战争就将变成国战,韩氏肯定就无法独享收获了。

   国君没有答应,却也没有当即拒绝。

   对于他们来说,现下最为重要的事情有两件。

   等候来自周王室的消息,看看要不要为周简王(姬夷)举哀,用什么样的规模庆贺新王登基。

   第二件事情则是跟郑国正在进行的战争。

   按照正常流程,国君和元戎一块过来,吕武不再是作为指挥官。

   后面的发展也是那样,吕武将指挥权移交给了国君,国君却又将指挥权交给智罃。

   宋、鲁、卫、吕、曹、邾、滕、薛的国君、执政或大夫,他们进行了一套参见晋君姬周的流程。

   大军在智罃的命令下,准备渡过大河。

   花了十八天的时间,第一批先头部队渡河,随后是第二批、第三批……,直至大军全部过河完毕。

   在此期间,郑国那边没有做出任何干扰的行动,只有被派来盯梢的小股郑军部队眼睁睁地看着联军渡河。

   华元对晋军重新启动对郑国的战争,是受到无比鼓舞的。

   他一再求见晋君姬周,阐述宋国到底地多么多么的惨,盼晋国的救援盼得望眼欲穿,可算是将晋军给等来了。

   老大没有将四个军团全部拉过来?

   俺其实是老失望了。

   不过,来了总比没来好。

   俺就等着老大将小郑揍一顿,再继续南下去找小楚开片啦。

   晋君姬周每一次都要保持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还将四个军团全部拉过来?

   不知道晋国很多家族已经快没米下锅了吗???

   霸主国的领导人不好当啊!

   要忍受一帮权臣的不尊重。

   想说点什么话需要经过深思熟虑。

   时时刻刻要担心惹到权臣,来个血溅当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