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大领主

第274章 两件大事

春秋大领主 荣誉与忠诚 2167 2024-05-30 14:36

  吕武当然不会集结大军去攻打义渠。

   报复,则是一定要报复的!

   老吕家现在没有大军。

   他治下,能够算是“徒”的兵源堪堪四千人,还是憋了七年给憋出来的;“羡”的数量不太好说,能集结的数量在九千到一万二之间。

   一开始的基本盘就那样,前期想要迅猛发展,真迅猛不到哪去。

   以吕武出征归来划出一个时间线。

   给他三年的时间,“徒”的数量怎么都能翻一倍,也就是达到八千名“徒”,将“羡”的数量增加到两万五千到三万的数值。

   这个是人口基础不同带来的变化。

   只不过,武士的数量膨胀过快,老吕家的武力是上来了,经济收益以及可用劳动力却会减少。

   毕竟,“徒”交的不是税,他们纳的是赋。

   而“羡”就属于亦兵亦农的类别了。

   想要达到三年内将“徒”增加到八千,老吕家起码需要再添四万到五万的人口。

   这些增添的人口是算在吕武可收税范围,绝对不算武士自家拥有的奴隶。

   三年再多添加四五万人?

   一年也就一万多的增加量。

   跟短短用四年时间激增十三万人是不一样的。

   “主欲调北疆巡弋之旅?”宋彬不太赞成这个。

   老吕家一直在对北疆的游牧部落进行持续的打击,干的就是攻打其部落,掳掠其人口与物资的事。

   两年的时间而已,大河东岸的赤狄都快消失了。

   那些赤狄不是被杀就是被抓,剩下的则向其余地方逃窜。

   直接让老吕家的势力范围向北扩展了两百里。

   这只是势力范围,跟有效的占领与利用是两码子事。

   要是没有狐氏挡着,老吕家稍微向东边拐,越过吕梁山都直接是一片盆地了。(既是太原)

   那块盆地目前是狄人与戎人占着,还不属于中原列国所有。

   吕武知道吕梁山的东面是哪,更知道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方,有余力肯定会伸手。

   现在,老吕家长期有一支部队在北疆巡弋,没发现可以攻击的敌人就纯粹进行拉练,找到可攻击目标则是进行实战练兵。

   部队维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每三个月轮换一次。

   简单的说,除了冬季之外,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老吕家的部队在活动。

   这个也是吕武为什么有信心,能够在三年内将“徒”增加到八千的原因所在。

   要是他心再大一些,不顾后果为前提,将“徒”的数量增加到一万都不成问题。

   “再出一‘旅’。”吕武可不想顾得了义渠,却放纵了赤狄或白翟,顿了顿才继续往下说道:“借道魏氏,拆分为‘卒’,袭扰义渠;若有所需可合兵,不利则退,择机再战。”

   同时出动两个“旅”而已,又不是全上的“徒”。

   只需要数量合适的“徒”将部队的架子撑起来,征召“羡”去服役,才算是对老吕家有益的做法。

   宋彬率先同意。

   其余家臣没有反对意见。

   这样符合了春秋时期每一个家族办事的流程。

   不是家主一个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亲族需要过半亲族通过,没亲族则是需要家臣的鼎力支持。

   他们支持的不是什么人力物力,是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人去操办。

   并不是家主一张嘴,没人干活,事情也能成了。

   思想的一致。

   行动力上面的配合。

   无论什么年代都是至关重要的!

   “主,或可邀其余贵人?”茅坪是吕武在新田新接收的家臣之一。

   他刚刚来老吕家效力,还是希望有所寸功的。

   吕武看向其余家臣,想要获得意见。

   老吕家在国内明面上没有什么仇人,暗地里……能算得上的就栾氏了。

   要是吕武乐意的话,喊上几个友好家族,倒是能凑出一支万人以上的军队。

   只是,他知道现在所有家族都注重国内,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国外。

   葛存就说道:“宋国之事,卫国与曹国纠纷,朝中诸‘卿’、大夫,无一言道。”

   茅坪瞬间有些傻了。

   说到底,要有足够的身份地位,才能得到足够的情报。

   茅坪是卫国人,他出门太久太久,才刚刚投效老吕家,没来得及得到与身份匹配的消息来源。

   吕武发现好些家臣都露出困惑的表情,只好让葛存叙述一下。

   事情没有太复杂的地方。

   晋国与楚国在“鄢陵”分出胜负,主战场战败的楚国却是在宋国那边取得了大胜。

   楚国的公子喜以及公子尚率军正面击败宋国的军队,牛逼哄哄地带着大军到“商丘”一阵耀武扬威。

   两位楚国公子是想敲诈宋国一笔,为自己增加正治资历不提,同样想要取得收获。

   宋国跟以往一样,表现得非常强硬。

   战场失败,俺们认了。

   想敲诈?

   没门!

   宋国右师(执政)华元在城墙之上正告楚军,讲的是宋国跟晋国世代友好,晋军已经在“鄢陵”战胜楚共王熊审亲率的楚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