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大领主

第433章 见好就收啊喂!

春秋大领主 荣誉与忠诚 2086 2024-05-30 14:36

  战争打的是什么?

   往小的道理来讲,敌人想要完成什么目标,己方不但要去进行避免,甚至要千方百计地破坏。

   往大的道理来说,战争并不单纯以杀死多少人为目标,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进行收获,再最大程度地削弱敌人,乃至于进行最终层次的消灭。

   这一次战争从后子针派出刺客刺杀就已经变味,不是传统的春秋战争模式。

   那么要不要再讲规矩这种事情不再是秦国说了算,该由作为受害者的吕武来决定。

   秦国虽然一再不讲规矩,做事的方式却有点没有跟上实际情况。

   上到秦君嬴石,下到有话语权的秦国贵族,他们思维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大部分做事方式却是依然停在“春秋时代”。

   士雃轻蔑地看着吕武,问道:“阴子不往,乃是惧怕我(秦国)?”

   开始用激将法了呗。

   就是功力方面很像小学生,对吕武产生的效果一言难尽。

   吕武皮了一句,说道:“战场在秦,一寸草、一根禾、一片瓦、一口众,损皆在秦。”

   他没给士雃再表演的机会,继续说道:“你若愿战,来也。避战,亦可也。何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态,汝以为然否?”

   在场没有史官,要不那一句话被记录又祸害了一首传世的诗。

   这个也不怪吕武,脑子里就是那么有“货”,哪怕没有刻意,某些时候讲话总是能冒出很多的新词以及一些传世名句。

   那真不是什么矫情。

   后世的人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看似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事实上就是存在一个典故。

   中文为什么难学,不就是因为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故事吗?

   字母堆砌起来的“串子”其实也不好学,学了还不一定就是那么回事,无外乎就是真正使用时,口语方面会缺少一些区域性的俚语之类。

   而那些“俚语”事实上跟中文的成语一样,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语言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交流,各自的词汇一再增加,怎么可能少了“背景”这种必要的内涵。

   士雃一再换着法子,想要让吕武如他心意,见吕武就是不为所动,改而聊起了家常。

   幸亏吕武已经习惯当代人的思维切换模式,要不真会被士雃给搞懵了。

   上一刻还在代表秦国各种诘问与激将。

   下一秒笑容温和且带着明显的缅怀,聊起了晋国范氏的事情。

   如果是谈国事,吕武能够不留情面地撵人。

   进入到话家常的模式,吕武真的就不能直接撵人了。

   关键是吕武哪来那么多闲暇跟人闲聊?

   他让人找来老范家的彘裘,找了个理由离开。

   汧水并不是一条大的河系,位于秦国都城“雍”的西面,算是渭水的支流之一。

   也就是说,从汧水能够泛舟南下进入渭水,甚至可以直接来到秦国都城“雍”的西面郊外。

   杀入秦国的晋军进行分兵,肆虐的区域是以“雍”为中心向外辐射,等于是在渭水北岸区域一再破坏与劫掠。

   他们已经肆虐了将近半个月,能抢的“邑”以及“邦”被祸害得差不多,打起来费劲的“城”则是一个没动。

   秦军当然不是任由晋军肆虐,他们有尝试想要吃掉某支晋军,每每成功咬住了那支晋军没来得及吃掉,反而被围拢过来的晋军“里应外合”给吞了。

   这个当然是因为吕武带来了足够多的骑兵,又洒出去数量充足的侦骑以及探子。

   情报信息差方面晋军占优,又有一支机动性极强的骑兵部队能快速支援,哪怕被咬住的晋军未能连同阴氏骑兵短时间内消灭秦军,周边得到消息的晋军也能及时赶来。

   那么一搞,明明是主动发起追击的秦军变成了肉包子,能坚持到己方大军来支援还有希望逃出生天,不能则被晋军毫不客气地吃掉。

   类似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秦国这边干脆不敢再派出军队打野战,只能将兵力集中在“雍”这个都城,导致守军太少乃至没有守军的各个区域干脆脱光,任由晋军这个姿势那个姿势爱怎么爽就怎么爽。

   这个就是秦国思维进入“战国时代”无所不用其极,无力去在破坏规则后进行反击,必须咽下去的苦果。

   不知道跟彘裘聊了些什么的士雃离开。

   吕武立即派出人手前往联合各处的部队,下令各自部队向岐山西北方向的一处平坦旷野集结。

   五天之后,人数大约在七八万人规模的秦军离开“雍”,看行军路线明显是向着汧水而来。

   吕武得到消息带着部队离开原地,前往跟各部约定的会合地点。

   “为何集结于岐山以西?”葛存觉得这不是自家主人的风格,不该是趁秦军离开都城,去将秦国都城攻下吗?

   吕武笑着说:“秦人满腔怒火,红着眼珠子分明就是想拼命,我偏不如愿。”

   其实是,哪怕是作为一座都城,秦人是那么的穷,抢起来估计也没多少好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