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大领主

第373章 阴武子,俺想跟你当朋友!

春秋大领主 荣誉与忠诚 2188 2024-05-30 14:36

  晋军到达“商丘”时,宋人举城出三十里相迎。

   那是欢天喜地的盛况。

   宋君子瑕摆出了最大的诚意。

   不是君臣以及黎庶跑了三十多里进行迎接。

   而是弄来了交响乐团,开了一场露天的音乐会。

   这场面无论过了多久都会是一种盛况。

   何况是春秋中叶呢?

   晋君姬周看到那一幕,非常惭愧地师旷说道:“寡人几近掩面而奔。”

   话说,师旷怎么跟国君在一起?

   这位盲人乐师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

   他公开的身份是赵武的师傅,南下是跟随韩厥。

   至于为什么跟国君混到一块,里面有着一段小故事。

   宋君子瑕看到晋君姬周就像是看到了亲人一般,远远地行礼,近了又再行礼,很大声地喊道:“晋不负宋,宋永不悖晋。”

   殷商的音乐还在响彻。

   甚至有一些舞蹈者。

   这种场面令人怀疑群众不是来迎接晋军,压根就是来看大型节目的。

   “寡人恨不能朝发夕至。”晋君姬周很有表演天赋,说话的时候眼眸里不但充满诚意,还有点泪汪汪的波澜。

   现在当然没有“朝发夕至”这个成语。

   它来自《水经注·注水》,是北魏时期的作品。

   宋君子瑕听到那句话,细细地品味了一番,感动到落泪了。

   “阴武的一些话,讲起来真好啊!”晋君姬周心里这么想道。

   他俩当着众人的面把臂言欢。

   看到那一幕的宋国群臣与贵族,乃至于普通的黎庶,莫名地感到了极度的心安。

   宋国高层还不知道楚令尹子重和公子喜撤军的消息。

   他们是真的将到来的晋军当成了救世主,从里到外都感激。

   师旷低声告诉韩厥,道:“我军为救世而来,宋不思整军退敌,以殷商之乐、之舞相迎,实有亡国征兆。”

   以现在的人看来,晋国与楚国的战争并不是进行争霸,是决定这个“世界”该执行什么秩序。

   宋国正在面临灭顶之灾。

   晋军南下是为了救宋国于倾倒危难。

   保住宋国就能在南方埋下一个钉子。

   使宋国对晋国言听计从十分有利于晋国与楚国的交锋。

   师旷在埋怨宋国不去想着干点实事,尽是瞎搞场面了。

   这位盲人乐师不止一次光听音乐就预言哪个国家要灭亡,不久前他出使卫国,得到卫君卫衎的接待。

   卫君卫衎知道师旷在音乐上的造诣,好心好意安排了一场音乐会,想着让师旷能点评一下。

   师旷全然不觉得自己遭到了空前的款待,听了卫国的音乐,当场痛骂是靡靡之音,诅咒卫国要亡了。

   卫君卫衎完全愣住了。

   他估计没想到自己的高规格接待,得到的会是这样的反馈,回过神来满脸铁青的离开。

   其余的卫国群臣与贵族,他们得知师旷干了什么事,脾气暴躁的直接开骂,阴狠一点的都想找刺客。

   碍于师旷是晋国使者的身份,杀那是不能杀的。

   回国的师旷如实讲述自己在卫国都干了什么事。

   他得到了赞扬。

   国君也因为那一件事情而接触师旷。

   含国君在内,包括得知了的几位“卿”,他们似乎忘了师旷出使卫国是为什么。

   师旷得到的任务是去召唤卫国来听从安排,不是让去骂人的。

   骂人是骂得爽了。

   名声必然也传开。

   师旷成了贤人。

   卫国有响应晋国的召唤了吗?

   没有!

   卫国非但没有响应晋国的召唤,还因为师旷的出使让内乱加剧。

   原因是卫君卫衎早跟执政孙林父有不小的矛盾。

   卫君卫衎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秦楚在蜀地的会盟,让师旷一气就决定去了。

   孙林父认为卫国只能依靠晋国,还讲出了很符合现实的道理。

   比如,卫国并不与楚国或秦国接壤,却是与晋国当邻居。

   哪怕晋国的衰弱已经成为事实?

   卫国还是惹不起晋国!

   怎么能够舍近求远,又让晋国视卫国为敌人啊!!!

   关键是卫君卫衎真的被师旷气得够呛,心里有气根本不听孙林父的劝。

   这样一来,卫国国君与执政的间隙越来越多大,几近于无法调和。

   知道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引起了什么样的效应,师旷美滋滋地成为贤人,还能时不时地被国君传唤过去讲道理。

   几位“卿”或是真心,可能也是假意,表达出了对师旷尊敬的一面。

   这、这、这……算怎么一回事?

   老奸巨猾的“卿”不可能就那么被师旷蒙蔽了。

   他们为什么不追究和处置?

   绝对不是因为派出去的使者,除了让曹国听从召唤之外,其余小弟都进行拒绝,才不好处理师旷。

   如果吕武知道这么一件事情,会认为那些“卿”在给国君挖坑。

   毕竟,一国之君亲近贤人是应该的嘛。

   至于那个贤人是不是真的很“贤”,自己想咯!

   大雪纷飞的季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