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大领主

第390章 压根不想跟秦人玩

春秋大领主 荣誉与忠诚 2178 2024-05-30 14:36

  现在大半个关中平原落到晋国手里。

   晋国西边最远的疆域抵达泾水东岸,甚至占领了一部分渭水南岸。

   吕武所知道的函谷关目前是魏氏的封地。

   现在到那片山区建立关隘?

   建起来到底是为了阻碍谁???

   再则,建造函谷关难道是为了丢弃西边的疆土吗?

   所以了,晋国真的想在西边建造关隘来“关”住秦国,不可能去修建什么函谷关的。

   至于说虎牢关、潼关啥的之类?

   因为疆域划分的关系,建立起来都是在晋国的本土,并且还不是处在边陲的位置,建个什么建。

   再则,秦国现在的栖息地很集中,地盘方面非常小。

   真的要建立关隘,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起到该有的作用,选址太需要讲究了。

   “泾水边上是平原,没有建立关隘的基础。渭水南岸是一片没有经过开发的蛮荒之地……”吕武脑子开始运作起来。

   他上一次进入秦国,该去的地方都去逛了一圈。

   肯定看不到那座没有城墙的咸阳城啦。

   哪怕是栎阳都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土城。

   渭水南岸只有一个叫“豪”的城池,还被一片绿油油给圈了起来。

   简单的说就是,到处是密密麻麻的树林,很难得才能看到一片空旷。

   哪怕是空旷的区域,地上的杂草比人都要高。

   那是真的一片荒凉啊!

   讲一句很实在的话。

   脑子抽了才付出惨重的代价去占领那些土地,即便是白送都要深思熟虑再决定要不要。

   从无到有地开发一片蛮荒之地?

   国家足够强大,家族实力允许,去抢已经开发好的地盘,不是更香吗?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以上的想法。

   像吕武这种喜欢占领蛮荒之地,耗费大力气去开发的人?

   在其余人看来,纯粹就是脑子抽抽了。

   至于到底谁的脑子不好使之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国君提出筑城阻止秦国东出?

   智罃是下意识想要反对的。

   现在的秦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总人口应该是有个接近两百万左右的规模。

   民风方面趋于野蛮和愚昧的现状。

   当然,没人在乎基层的民风怎么样,看的是上层贵族的办事风格。

   好死不死的是,秦国领导班子的做事风格已经偏离诸夏,什么不好学先学戎人的不讲规矩,再学楚国那一套胡搅蛮缠。

   人家楚国是越来越像一个诸夏体系的国家。

   秦国倒好,融入了诸夏,却我行我素。

   两百万的秦人,其中的十分之一原先就是戎人。

   秦人本来就是一个养马的小部落,历来没有丢掉自己的祖传技能,融入诸夏后依然将牧业搞得风风火火,农耕更像是一种副业。

   这也就诞生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秦国处在半农耕半游牧的状态。

   定居农耕的秦人过于集中,国都“雍(宝鸡)”周边和西疆边陲“冀(天水)”周边,人挤人地挤着过日子。

   这一部分的秦人应该是有个一百二三十万的规模。

   另外的秦人则是过着逐草放牧的生活。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人本来就是养马的出身,放牧是老本行,农耕才是刚学的技能。

   吕武的思绪有些飘。

   他并不知道秦人从什么时候转为全面的农耕,农耕地又是怎么从“雍”和“冀”向外扩张。

   “可选址‘麻隧’否?”国君问道。

   几年前了来着?

   反正,晋军和秦君有爆发过一场“麻隧之战”,以晋军获胜而告终。

   那一次吕武跟随郤至杀入秦国腹地,还跑去秦国的国都“雍”玩了一场单人破门。

   魏琦摇头说道:“‘麻隧’为川,或以‘泾阳’为妥。”

   这么个年头,“川”一般指的是平原。

   国君看向了智罃。

   而智罃则是提议拿来山川舆图,对着地图好好地选址。

   一张羊皮纸很快被送了上来。

   国君、智罃、魏琦先凑过去,再招呼其余的“卿”一块上前观看。

   不管“麻隧”还是“泾阳”,其实都是位处泾水的东岸,处在泾水与渭水的一个三角洲地带。

   那边不是没有山区,只是大范围倾向于一马平川。

   如果舍得下本去进行开发,肯定是能够成为一个产粮区的。

   智罃的手指在三角洲区域画了一圈,停在了“泾阳”的上面。

   国君问道:“此处为川?”

   他们是贵族。

   看懂山川地理是一种必备的素养。

   也就是说,不能只光会看,还要会分析什么样的山川地势,对军事方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魏琦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当地的山川地势,述说水流分布之类,再讲在“泾阳”为什么比在“麻隧”建城更有优势。

   随着他的讲述,其余人也就渐渐更加了解当地的山川地貌。

   关隘之所以是关隘,不就是因地而异,选择本来就有的地理优势,再卡出一个地势绝佳的地方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