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地主爷

第43章 直达圣听

大唐地主爷 黄金菜 2101 2024-05-30 14:36

  第38章直达圣听

   李世民听正妻称赞李代,也觉得李代是有些能力的,又被爱妻夸奖自己有识人之明,用人之能,

   也甚为开怀,两人年少而婚,十几年的耳鬓厮磨,感情非常深厚,彼此敬重,能得枕边人赞美,自然高兴。

   这世间的男人,又有哪一个,不需要女人的赞同与欣赏?就是那些大英雄,也莫过于此。

   李世民接着又道;

   “只是某吾不解,这太师椅为何物,看李代所言,与胡凳之用,也相差无几,却又三尺多高,后有靠背,可依之,故称为椅,

   李代与那县男府里的护卫,曾是旧识,故而不敢靠近,只凭借那混进去的百骑司,来回禀报,

   只因那百骑司的甲士,未入行伍之时,曾为铁匠,混进了县男府后,做的也是有模有样,倒也不虑有失。

   只是不通木匠之事,是以知之不详,难以说清来拢去脉。叫人着实疑惑。”

   旁边长孙无垢也皱着眉头:

   “这胡凳,妾身倒是见过,且各宫里都有,皆半尺高低,从未听说还有三尺高的胡凳,”

   我国古代椅子最早好像出现在汉代,它的前身,是汉代北方传入的胡床,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已为常见之物。

   至于唐代,非常简陋,大部分都是席地而坐的,也有睡在地上的,还有睡床(榻)上的,

   唐代以后,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逐渐分离了出来,称呼为椅子。

   严格来说,唐朝时期还没有椅子,唐朝坐的工具也不叫椅子,叫胡凳。上朝的时候是

   “君臣坐而论道,都是席地而坐的。

   直到赵匡胤开始,群臣需要就要站着上班,再到朱元璋时期,文武大臣们就要跪了。

   官员和殷实人家,都是坐胡凳的,唐初没有后靠背,直到唐朝末期,才出现了靠背椅,

   又在宋朝得以推广,为了方便剧情发展,作者将八仙桌太师椅,带了过去,此事无需惊诧。

   李世民听皇后提起胡凳,便接过了话茬儿:

   “是啊,我也感觉蹊跷,三尺高的胡登,却是闻所未闻,不过这名堂,倒也响亮,竟然叫做太师椅。

   昨日李代进宫来禀报,说是,坐于其上,能放开双腿,其姿犹如三公之太师,所以便叫太师椅了。”

   长孙无垢闻言也是忍酸不禁,笑着说:

   “这小郎君到是有趣,起了这般的名堂。只是不知何等坐姿,竟可比太师三公之风范。”

   李世民闻言苦笑;

   “我亦自不知,观音婢可知那那八仙桌,更是夸张,

   据李代所言,四四方方,每一方位,可坐两人,四方八人,围桌而坐,就被称为八仙桌,李世民说罢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长孙无垢见自己夫君开心,也跟着微笑。

   李钰自然不知道,自己弄个太师椅坐坐,都能引起大唐第一人的惦记。

   李世民又道:

   “方才百骑司急报,昨夜这孩子竟然亲自下厨,用新打造的什么铁锅,制出了新鲜的吃食,

   被那县男府里的下人,吹嘘的,优如天上人间,不可多得之美味。

   此子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声名,为了口舌之欲,亲自下厨,真是荒唐至极。”

   说着也啧,啧了两声,话里话外都是酸酸的醋味儿,仿佛为自己下厨,才是正确的选择,为两个侍妾下厨,却是不可理喻。

   长孙无后,哪里不知皇帝心思,知道李世民想去一探究竟,于是劝道;

   “陛下稍安勿躁,此子聪慧,文采斐然,但也需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陛下倘若亲往,于此子成长不利,反而会害了他。”

   李世民闻言也点了点头。压下想去蓝田的想法,他将来是要重用此人的,当然不能拔苗助长。

   长孙无垢看着皇帝憋的不轻,又轻声柔劝;

   “然,陛下也不必多虑,不日便可查知,这八仙桌,太师椅,到底是何物。”

   “哦?观音婢试言之。”

   “陛下难道忘记了卢国公乎?

   那卢国公与翼国公和那开国县男,是为亲兄弟,如今得知大兄故去,定要前往拜祭,依照卢国公的性子,…”

   说到这里,长孙无垢便住口不再说下去,大家都是聪明人,说透了就没意思了,点到为止。

   李世民闻言大笑不止;

   “然也,以那厮的脾性,岂有不抢之理。”

   想起程咬金土匪搬的性格,李世民又忍不住了笑意。

   不知道那孩子所做的东西,被程咬金抢走之后会做何感想?

   李钰不知道,自己不但已经被千古一帝惦记上,而且府里还有个特务,

   如果知道此事,恐怕会寝食难安,既然不知道,当然是该干啥干啥。

   依然为自己五个庄子的修造之事,忙上忙下,候三已经找了八九个擅长烧炭的老庄户,

   就在李家庄屁股后头,盖了两个简单的窑口,找了泥土,实验了好几次,不是火力不够,就是火太大。

   早就又送进去一车土胚,再有一柱香就能出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