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本科生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杀高起潜以儆效尤

崇祯本科生 坤琳婶 2046 2024-05-30 14:37

  历史上的火耗问题,一直到雍正朝施行火耗归公,才开始解决。火耗问题是地方官吏贪污的一大毒瘤,雍正就因为施行了这些政策才被人反对,反对的人还编撰了各种故事来损他的形象。

   其中有吕四娘、血滴子、改字篡位等等野史,被后世改变成了无数的影视作品。

   可是单纯的火耗归公只是把火耗费用转嫁给了官方承担,而要想降低火耗防止腐败当然是发行良币,雍正没有发行良币,所有只能算成功了一半。

   银子是大明的流通货币,但它不是大明的官方货币。崇祯朝的官方货币只有一种——一文钱的:崇祯通宝。

   朱由检发行新的银币和金币,等于是一下子发行了两种超大面额的官方指定货币。

   之前大家用银子习惯了,谁也没有觉得有发行大面额货币的必要,反正银子用着挺好,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小块下来当零钱用。

   这属于典型的消费习惯问题,已经形成了上千年。

   “皇上,这新币如何找零?”方岳贡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不亏是户部尚书。

   朱由检笑一笑,一挥手,王承恩又拿出一个托盘,里面是几枚不一样的铜钱。分别是十文、二十文和五十文面值,样式跟银币一样,只是大小不同。

   “新的银币叫银元,一个为五钱重,面值为一银元。金币为五钱的纯金,兑换依旧是十比一。”朱由检没有采用后世六钱二的重量,而是使用的五钱七,比正常的五钱银子要多。

   但是这多出的银子也不能白亏,朱由检采用了宋应星最新的冶炼技术,在银元里加铜同时外面镀锡,使银元吹起来响亮又浑厚。既能维持制造成本,还略微小有盈余。

   这是鉴别银元的方法:加了锡的银元声音尖,加了铅的响声很小,只有加铜的才会大而低沉。

   如果有人想造假,首先得有铸造技术,第二要有配方。如果真有人傻到用纯银,那他得亏死。如果他掺假,则银元就毕竟好辨认。以这个时代的技术,一般人想弄出来很难。

   而铜币,是对银币的一种补充,作为市面上的零钱使用,其价值本身并不高,最大才五十文,造假成本也高。

   按照这种面值,一个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就是四块银元。如果有大额交易需要,也可以采用小块的金币经行交易,数额一目了然。再也不用用剪刀剪一小块下来,然后用那种小巧的铜称去称重量了。

   发行溢价铜钱的同时,也节约了铜在民间的大量流通,大明是一个缺铜的国家,能省一点当然好。毕竟要想发展,是离不开铜的,比如万一朱由检想造一颗子弹。

   当然,如果买菜的话,一文钱还继续使用崇祯通宝吧,再去等价造出一个一文面值的铜板根本不划算。

   发行货币是每一个皇帝在位都会干的事,谁也找不出一个直接反对的理由。剩下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大面积的投放市场了。

   朱由检开了一个五十万两的朝廷采购计划,打算面向整个江南进行采购。

   史可法和方岳贡走后,朱由检把王承恩叫到跟前说:

   “这次的事情事关重大,可以说相当于一场战争,内务府的人如何管住自己的手脚,就要看你的了。”

   “万岁爷您瞧好吧!奴婢保证让他们变老实,谁敢伸手就剁他爪子,谁伸脚就砍他大腿。”

   现在的王承恩可以说是大明最廉洁的人了,他比包拯还廉洁。他现在吃饭都差不多都要『舔』碗了,一顿绝对只吃半碗饭,一碟青菜,还是个纯粹的素食主义者。

   这家伙已经把自己跟大明看作一体,是那种真正的与国同休,连朱由检都自叹不如。

   “你打算怎么做?”朱由检很好奇王承恩准备用什么手段来管理那些最贪婪的太监们。

   “奴婢准备借用高起潜大腿上的每一片肉来用一用。”王承恩说的很轻松,但是眼神里的杀气太重了。

   “为什么是大腿上的肉?”

   “因为他身上其他地方已经没有肉了。”

   “呕!”朱由检已经猜到王承恩要干什么了。

   也活该高起潜倒霉,这小子半年来被王承恩折腾个半死,全部交代了他所有的事情,包括他一个死太监在外面养了几房小老婆。

   光是抄高起潜的家,就在江南抄出了三十万两银子,王承恩自己在江南都没有这么多家产,能不恨他吗?

   “让唐王朱聿键带队,以内府名义在各地设点兑换新币。你的人只负责收货,钱有他们支付,做到钱货分开结算。”

   “万岁爷,恐怕一下子没那么多人。”

   要想在整个江南全部铺开这么大的业务,一下子肯定办不到。王承恩提醒了一下朱由检,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地域那么广,是不可能有那么多人的。

   “没关系。先在江南的三个省展开试点就可以了,西南几省没钱,不用太『操』心。”

   很明显的,大明的钱都集中在江浙和安徽这一块核心区域,福建和两广朱由检暂时还不打算伸手,主要『操』心江浙徽三省就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