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本科生

第九十三章 故宫燕

崇祯本科生 坤琳婶 2041 2024-05-30 14:37

  不知道内情的,总是随着留言八卦,知道内情的都在捉『摸』能不能攀上高枝。

   陈圆圆是朱由检的女人了,这个事情还是有很多人清楚的,比如陈圆圆的堂哥刑昉。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

   邢昉是陈圆圆的本家堂哥,家族里少有的少年读书人,虽然没有侯方域那么出名,但是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这位堂哥也是复社成员,当然是参与者而已,平时挂一个名,跟着大伙打打酱油什么的,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那种。

   正因为他是复社成员,又加上年长陈圆圆不少,当年有关陈圆圆的事情,他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

   就在复社准备在坊间给陈圆圆正名的时候,邢昉就知道主角的对象居然是自己的妹妹。

   为了引起复社大佬们的好感,邢昉主动坦白了这一层关系,然后,他就成了一些人的座上宾了。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陈圆圆的地位,自然而然的就抬动了邢昉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南京城里,复社最大的大佬,张采主动邀请了一回邢昉逛秦淮河的画舫。这可是难得的殊荣,邢昉从没想过自己有这么一天。

   “国舅爷,请坐。”张采是和等人,一开口就把邢昉捧上了天,让邢昉得意的不行。

   邢昉自觉依然是国舅爷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卑躬屈膝,说话的声调都高了三分,复社的礼节也全然不顾了,不客气的饮酒作乐起来。

   张采虽面带笑容,心里却是极端鄙视,别看邢昉平时能做得几首诗,在张采的眼中,还值不得他的重视,当然,这次例外。

   “令妹入了宫,您可曾拜访过?”张采鼓动着邢昉。

   陈圆圆进了南京城,想巴结的人都已经排到南京城外了,要是不走捷径,恐怕等自己死了都搭不上线。

   “唉!只怕她早已忘记我这位堂兄了。”邢昉有些伤感,自己人微言轻,当年也曾试图帮助妹妹,可惜无力搭救,好在妹妹现在过的并不差。

   “这事急不来,如今令妹在宫中,不可贸然前往。”

   张采言不由衷,他巴不得邢昉现在就能进宫见陈圆圆的,可是这样做太明显了,何况邢昉的确也和陈圆圆多年没交集了。

   “听说孟贞(邢昉的字)兄新做了《故宫燕》一首,最是难得?”

   文人之间,最能长脸的就是得意之作,邢昉最得意的诗作就是《故宫燕》。

   “区区一首诗,让受先兄见笑了。”邢昉其实很得意,自己的一首诗能让复社大佬称赞,心里早就美得冒泡了。

   “我看孟贞兄应该出一本诗集,到时候牧斋先生做个序,方才配得上您这国舅爷的大才。”

   邢昉一听,眼睛放光,能让钱谦益作序,那得祖坟冒烟了,要知道钱谦益可是最喜欢给秦淮名『妓』题诗作序的。

   “我早就备有一些稿子,见笑,见笑。”邢昉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些草稿,看来,他对自己的文采那是相当的自信。

   张采双手接了过去,假装认真阅读,一边捋着几个稀少的胡须,一边点头称赞,其实他只觉得《故宫燕》一首还凑合。

   明朝的读书人,大多都能折腾几首歪诗,其中自然也能有一两首杰作。就像后世的学生,写点作文一样,能写出来是一回事,写的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

   只要能考一个本科的,写了多年的作文,总会有一两篇够得上及格分数的文章。当然,及格也就是能将就着看一看。

   “好,好好。我看,孟贞的大作应该先在复社流传,最好现在就传诵出去。”张采等不及了,这要是等着出书,还不得猴年马月去了,不如先让它传出去,最好先传进宫里。

   复社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三天功夫,通过特殊渠道,邢昉的诗就传到了陈圆圆的手中。

   如果陈圆圆一直待在皇宫,估计传的没那么快,可惜的是陈圆圆回到江南,就如同放飞的小鸟一样,整日都在城里游逛。

   让邢昉的诗传到陈圆圆的手中,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邢昉,这名字好熟悉啊。我记得我小时候,以为本家的哥哥也叫邢昉。”

   陈圆圆很吃惊,故宫是皇宫的别称,这首诗又能恰好形容了自己在皇宫的意境。

   “君不见故宫燕,春雨秋风几回换。宫中风雨长蓬蒿,飞入宫墙绕虚殿。穿帘度阁羽差池,尽日呢喃人未知。柳下乍街千点絮,花间仍拂万年枝......”

   陈圆圆轻声朗诵着,诗中寄思遥深,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读之但觉满纸是泪。

   不得不说,邢昉到底是邢家的才子,这首诗的确能打动人,至少陈圆圆读完是深受感动。

   “我可以见见这位诗的作者吗?”

   贵人有邀请,秦淮河的消息自然是及时的。而秦淮河的消息,就是江南读书人的消息,陈圆圆这边刚刚有意,张采那边很快就收到信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