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本科生

第一百零八章 停在扬州的船

崇祯本科生 坤琳婶 2067 2024-05-30 14:37

  事情有了朱由检的指点,速度就加快了很多。

   在这些人上学习班的时候,他们的家属,就已经开始南下了。这是由朝廷主导的第一次南下移民,规模不小,前后涉及近十万人。

   如果是普通移民,恐怕没有一年半载的,事情办不完。

   可是,这些人属于犯人家属,正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当南下的命令下达之后,这些人有一种刀子终于砍下来的感觉。

   而且,这一刀对他们还特别的温柔。除了收缴了大半的家产之外,司令部甚至还发放了一点象征『性』的安家费。

   朱由检压根就没有看上他们的财产,刘泽清真正搜刮来的钱财,都在哪些骨干和重犯手里。这些人得到的,只是零头。

   移民资金的来源,原本就是他们本身的钱,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头,又发给了他们。

   大明的犯罪成本很高,一人犯罪累及全家。尤其是对官员的处罚,往往是全家或者全族一起发配。

   在重犯秘密解压之后,陈子龙他们就分成两批开始朝南京进发了。第一批自然是淮安军的家属,有陈子龙亲自带队,一路浩浩『荡』『荡』的南下。

   第二批在第一批出发十五日后开始动身。

   “范老根,你不是说咱们会升官吗?嘿嘿,看你牛皮吹破了吧。”

   车景涛瞅着坐在马车上的范瑞根,就损起来。之前在学习班的时候,老范和他一直在暗中较劲,学习劲头不减。

   范瑞根是想捞一个好表现,车景涛想给自己的孩子捞两个上学的名额。

   结果,范瑞根的心思落空了,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没有盼到升官的消息。最终,没想到的是把大伙全都安排南下了。

   “瞧把你得瑟的,不就是现在跟我一个级别了嘛!”按照规定,淮安军之前的官职全部作废,范瑞根的千总一撸到底,现在和车景涛一样,成了新队伍里的一个小小的班长,这还是因为他俩成绩并列第一的原因。

   “这倒是,总比他们要好。哈哈!”车景涛指着一长排戴着镣铐双脚行走的人,很是得意。

   没有同意南下的,除了少数单身汉被安排到其他岗位之外。其他人全都被宣布有罪,而且还被重点关照。

   上过学习班的现在都在坐马车,站错队的罪囚则戴着镣铐用双脚走路,一路上押解他们的,就是他们往日的同僚。

   这就是命,站错队就活该了。

   陆路南下的队伍出奇的顺利,而原本以为最保险的水路却出了问题。

   刘泽清被人刺杀了。

   船队完全按照黑旗军之前的行军模式,沿途不下船,不『露』脸,昼伏夜行悄悄前行。

   就这样,不知怎么地,还是走『露』了风声。

   十天前,下了今冬第一场雪。天气寒冷,船队到达扬州城外,已经天明。

   雪越下越大,运河在大江出口处一片朦胧。

   运河的船是小船,船体小巧,相互连成一长串。而去南京,就需要在扬州转大船,小船是走不了大江的,容易翻。

   “老阎,天冷,今天看样子是走不了了。”冯厚墩跟阎应元是熟人,称呼也很随便。

   “请张先生出来一起商量商量吧。”阎应元自己虽然当了一辈子的小官,退休前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典史,可是他对读书人很尊敬。

   张先生就是张煌言,朱由检对他根本就没有朝文官上靠。虽然他是崇祯朝中的举子。

   “阎处长,召唤属下,不知有何吩咐?”秘书处有一文一武两个处长,阎应元这个处长很受大家尊敬。

   开始的时候,大伙多少有些瞧不起他们江阴三个小吏。

   慢慢的,大家发现这三人有一种气质,耿直且讲原则。处事公道又公平,而且和陌生人自来熟,甭管认识不认识,他们总能很快和别人熟悉起来。

   这样的人,你恨不起来,剩下的还只有喜欢。

   “张先生,您看我们是继续赶路,还是在扬州停留一天再说?”阎应元朝张煌言拱拱手,礼节很是周到。

   “应当半夜换船,明日启程。今天估计走不了了,给每条船多加两床被子和一个炭炉。另外,床上注意通风,别让炭毒熏死了。”

   (碳这个字,原《说文》上是没有的,《康熙字典》上也没有。几千年来,一直用的是不带石子旁的炭。)

   “张先生所言极是,小冯,抓紧去办。”阎应元说完,特意拉着张煌言的手,一同走进他所在的船里,亲自倒了一杯热茶。

   “扬州是繁华之地,来往的人多,我怕出事。“阎应元自己也端了一个茶碗,却没有掀开碗盖儿。阎应元今天一直在发愣,有点魂不守舍。

   “黄帅的司令部就设在扬州,要不要找他借点兵?”

   黄得功的扬州军区司令部,就在扬州,而且这一路上,押解任务就是扬州兵在执行,出了事,也有扬州兵的责任。

   “那就有劳先生走一趟了,我就守在这里。”有句话阎应元没说,他自从来到扬州,一直心神不宁,凭他活了几十年的经验,断定扬州有事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