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日月永在

第17章 京营改制

日月永在 煌煌华夏 2138 2024-05-30 14:37

  铁铉在进入武英殿之前的一路上,整个人都有些魂不守舍,他想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济南卫指挥佥事,又不是开国武勋之后,怎么就能进入当今皇帝的眼睛里。

   御前奏对,多大的殊荣啊,祖上三辈的坟都冒青烟了?

   “你在这候着,咱进去禀报。”

   领路的太监把铁铉扔在殿门外嘱托一声,后者忙不迭的点着脑袋,手心里早已是蓄满了汗水。

   听之前魏国公那语气,自己这是好事将近了,听说之前几名受召的都得到了擢升,皇帝老子难道也要青睐自己了?

   我铁铉才三十出头,荣誉是不是来的太早了一点?

   就在铁铉还胡思乱想的时候,方前那个小太监走了出来,一脸的笑,“陛下传见,铁将军请。”

   铁铉赶紧正了正衣冠,深吸一口气,低头便迈进了武英殿,一路上也不敢四下张望,就把脑袋低的深深的,用余光大致感觉到正上首的御案后面坐着一人,马上屈膝下跪,“臣,济南卫指挥佥事铁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赐座,上茶。”

   朱允炆正忙着重新校检手里的计划书,也没工夫抬头看他,就随口说了一句。

   铁铉谢过,颤颤巍巍的找了个位子坐下小半拉屁股,整个人绷的死死的,哪里还敢喝茶。

   “朕听说你对兵事颇为熟稔?”

   “臣惭愧,仅略知一二。”

   “朕的问题你要如实来答。”

   “是。”

   “我大明之军如何?”

   “王者之师,百战强军。”

   朱允炆放下奏本,看向铁铉,“京营的兵,比起九边之军,如何?”

   铁铉一怔,嗫嚅了小片刻,才一拱手,“臣不敢欺君,略有不如。”

   朱允炆点点头,“何故?”

   “九边之军,一年数战,活下来的俱是精锐,京营虽装备精良,然良莠相存,参差不齐,若经战阵,不能久持。”

   铁铉这里所说的不能久持,指的是军队的意志力,也就是所谓的对伤亡率的接受度。

   一支军队,当死伤数量达到全军一定比例的时候,军队就会产生溃散,所谓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如此。

   这个比例,有高有低,越是杂牌军越是容易溃散,首屈一指的便是淝水之战的苻坚秦军。

   八十万杂牌军投鞭断流,只因为渡江受阻便一哄而散,吓得草木皆兵,堪称军队的笑话。

   明朝中后期的军队也如此,土木之变,五十万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精良装备的大军因皇帝被俘便四散而逃、全军覆没。

   再往后,十几万大军野战打不过区区几千女真更是家常便饭,以致夸口“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

   殊不知,即使是成吉思汗留下的征服半个世界的蒙古骑兵,也曾被徐达、常遇春以区区几万人,在河北大地以野战的形式打得狼奔豕突,如丧家之犬。

   而死战不退的也比比皆是,最早如项羽之楚项,破釜沉舟,一万人硬撼章邯二十多万大军,大获全胜。

   汉末陷阵、先登。

   南宋也尚有岳家军。

   但是大家都可以发现,这些意志如钢铁,可以做到全军战死而不退的强兵往往数量上极其稀少。

   能做到全国军人一体同心、视死如归的,在后世只有两支军队:红朝解放军、斯大林保卫战中的苏联红军。

   那是实打实的钢铁意志。

   想要练出这种军人,用的是精良装备、超高兵饷、优厚伙食吗?

   用的是信仰武装!

   用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神奇魔力的荣誉在前面吊着。

   光头的军队倒是装备精良、兵饷优渥,解放战争中,经常几十万上百万的溃败投降,为什么,就因为他们的兵只认为当兵就是一份工作。

   当兵吃粮而已,没必要卖命。

   思想上的差距直接导致战场上的表现不是装备可以弥补的。

   而古代的军队,装备差距还没有后世小手枪拼飞机坦克那么大,冷兵器时代,地里农耕的铁锨不比百炼钢刀差,都是杀人的好东西。

   所以,经常有几万人战胜几十万人的奇迹般战役。

   九边的兵,年年跟草原上的蒙古人打仗,死了一批补充一批,大部分的老兵早都习惯了死亡,即使一场仗死了一半的同伴,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恐慌崩溃。

   京营的兵可不行,他们不是建国之初的那批了,三十一年的天下,京营绝大多数都是招募的新兵,他们每天操训、吃饭、睡觉,到月领份饷银寄回家或是留在年假的时候进城逛个青楼、耍耍赌档。

   他们的生活有美酒、妓女、赌具,唯独没有杀戮。

   当打起仗的时候,身边一起朝夕相伴的兄弟死在面前,当死亡的数量一大,他们的意志就会崩溃,会恐惧,会逃。

   一人逃则百人逃、全军崩溃只在朝夕。

   所以知兵者常说攻心为上,这才有所谓兵法,兵仙韩信对付一个以至末路的项羽,都要点起天下之兵设下十面埋伏,以几十万大军对付项羽几千楚项亲兵,还要用楚歌来动军心,尚被项羽杀出重围,真要堂堂正正的野战,韩信也怕几十万人打不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