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太子爷

第244章 以盐为剑(下)

大唐太子爷 天山寒鸦 2081 2024-05-30 14:37

  此时出来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尚书卢志。

   卢志来自范阳卢氏,是卢家在朝中的代表和领头人,而且就连提出要将卢家女子嫁给张思政,以获取高明的支持的人,也是卢志。

   事实上,卢志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因为卢家的状况并不太好。

   俗话说得好,叫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范阳卢氏虽然属于五姓七望中的世家门阀,但是确实排在末尾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和“两崔”靠得太近了。

   “两崔”指的就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这两家不管是在朝势力还是在野势力,都比卢氏要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两家本就同出一脉,如今关系也很不错。

   人家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了“两崔”这样强势的邻居,范阳卢氏想要捞好处自然没那么容易了。

   面对困境,卢家的人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学习清河崔家的“成功经验”。

   你清河崔家不就是把闺女嫁给程咬金了吗?那我们卢家也会!

   于是,当时范阳卢氏的家主就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将卢氏的嫡女嫁给了房玄龄。

   俗话说得好,叫做“朝中有人好办事”,有了房玄龄在朝着帮衬,卢家终于得到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卢家也稳住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五姓七望中的一员,虽然排名靠后,但至少也比太原的王氏强一点。

   如今的太原王氏已经大不如前了,已经有不少人称其为“鈒镂王家”,意思就是说,现在的王家已经成为犹如装饰品一样的家族。

   在私底下,一些人都已经把太原王氏排除在了“五姓七望”之外,只留下了“李、崔、郑、卢”四姓。

   估计王家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看到高明这么强势,干脆一咬牙,就把家里一个没出嫁的闺女嫁给了李狗蛋,以获取高明的支持。

   事实上他们确实做对了,先不说别的,单单李狗蛋如今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成为了晋州刺史这一点来看,他就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潜力股!

   而且看在高明的面子上,朝中的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都会给王泽几分面子,这也让王家在朝中势力增加了不少。

   卢家最大的优点就善于学习,眼看着王家依靠嫁闺女快要爬到自己头上了,卢志立刻当机立断,准备把侄女嫁给高明的另外一个心腹张思政。

   卢志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再得知了张思政去晋州之后,他甚至不惜让人追到了晋州,获取了张思政的好感。

   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和卢志预料的一样,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高明就有的大动作,将百骑卫从一个只有不到两百人的小团体,一下子扩张成为了将近两万人的大部队,张思政的身份也是随之水涨船高,成为了统领万人的指挥同知。

   大唐重军功,所以武将要比文官吃香,所以哪怕没有高明的影响,单单以张思政如今的地位,就已经够资格迎娶卢志的侄女了。

   更何况在卢志看来,高明也不可能一点表示都没有。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当高明派人请他来皇家会所的时候,卢志立马就放下手里的事情,兴冲冲的就跑来了。

   见了卢志之后,高明就直奔主题了。

   “卢志,我知道卢家之所以把女儿嫁给张思政,主要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放心,我会给你们卢家一份满意的聘礼的。”

   卢志当然不会认为高明给的聘礼只是一些钱财,毕竟以高明的太子身份,只是给钱的话未免太俗了,所以卢志顿时就『露』出了一一丝兴奋。

   “不知道太子殿下所说的这个聘礼是……”

   高明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指着身后的房门笑了起来。

   “你先到屋子里喝茶,待会你就知道聘礼是什么了。”

   看到高明不说,卢志也不好多问,只能乖乖的进了屋子,等待高明的答案。

   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卢志终于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于是他连忙屏气凝神,认真的听了起来。

   卢志所听到不是别的,正是刚才高明和田易之间的谈话,等到田易走了之后,他才打开了门走了出来。

   现在又听到高明问他对田易的看法,他便笑『吟』『吟』的朝着高明行了一礼。

   “太子殿下英明,此人颇有主见,又不缺乏忠心和勇气,值得一用!”

   卢志作为大唐的户部尚书,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在看人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高明也相信这一点,所以听到他对田易的评价之后,也笑了起来。

   “哈哈,既然卢大人这么看好田易,那么到时候我就让他作为我的代表,全权负责范阳盐场的事。”

   “盐场?”

   听到高明的话,卢志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太子殿下可能是记错了吧?我们范阳可没有盐场,就连平时使用的盐,都需要和崔家的盐商购买。”

   说到这里,卢志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高明也知道卢氏为什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顿时就忍不住再次笑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